风吹稻浪香 颗粒归仓忙
又到一年太子稻收割季
广大农户抢抓晴好天气
组织农机陆续开镰收割
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田间地头 稻浪欢歌 机声隆隆
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

在陡山乡大庙村,金黄的太子稻穗颗粒饱满,随风起伏,涌起阵阵稻浪,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
随着收割机耙禾器的转动,谷粒稻草有序分离,机器驶过,留下一排排整齐的稻茬,金灿灿的稻谷流入粮斗,一茬茬颗粒饱满的稻穗被“收入囊中”。



“我们合作社种植的560亩太子稻已经全部成熟了,现在进入了收割的黄金期,收割后的大米,我们自己包装、出售,效益会比普通稻谷更好一些。”四季红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胡建初介绍。

太子稻的来头可不小,太子米作为孝昌县“四大产业链”之首,有着1300多年的种植历史,唐高宗时即为皇朝贡米,因皇太子喜食,得名“太子米”,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先后荣获全国农副产品博览会银质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国知名品牌农产品奖和农博会畅销农产品奖等诸多殊荣。
如今稻谷成熟
“太子稻比一般水稻价格更高、效益更好,今年是个丰收年。”胡建初说。

太子稻变身“致富稻”。稻谷丰收的同时,打捆机将秸秆“吸”进去,经过自动旋转、压缩、捆绑,一捆捆均匀的圆柱形草捆被“吐”了出来,为下季播种营造良好条件。
“我们收割后的秸秆,会集中收储,然后以饲料化、肥料化形式进行综合利用,主要是养牛。收割后,计划在田里全部种上小麦。”胡建初说。

陡山乡是传统农业大乡,全乡共有耕地面积6.5万亩,其中水田4.5万亩,水稻年产量达4200余万斤。今年以来,该乡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多措并举推进农业生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