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提升能力 坚持走向胜利
张丽萍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演讲是《学习提升能力 坚持走向胜利》。
讲一个故事,有一次,在拉广告时,我碰到一位商家提到我们单位的某某,我说:”你了解她吗?”他说:”她啊,我当然了解,她是想干好就是干不好。“无独有偶,一些联办单位为什么不同意换人?因为用了之后就有对比。一个单位,同一件事,有的人干不了,干不好,而有的人就能干得好。大家想想,为什么?就是能力问题嘛!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送给大家的第一句话是,加强专业理论学习,会让你变得更专业。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学完护理专业的我对新闻宣传不是很懂,三年的努力和一张张优秀证书瞬间白废。摄像不知道什么是大景、中景、特写,新闻稿写着写着变成了记叙文,上看下看怎么也不像新闻稿,然后改了又写,写了又改,哪怕写到深夜。
面对各种偏见,有什么可怕的,不会可以学嘛!
看电视可以学视频构图,看报纸可以学新闻写作,还通过写电视新闻和电台新闻来练笔,看到领导桌上的理论书籍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恨不得一口气读完。
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去曾台家有事,突然发现曾台坐在阳台上,利用等待吃饭的时间在那儿专心的看着书,这让我非常感慨,领导都在加强学习,我们为啥不加强学习。
每次开会,我们会发现彭台的讲话总能让人受益匪浅。画面中人物的位置反映着镜头的方位,广场大屏幕飞字为什么要放大,抖音的三要素,都是彭台提出的。还有上次指出航拍问题,不仅看不清拍的内容,飞机还失控了,因为一不小心飞的比小鸟还高。多形象啊!多幽默啊!听后很开心,因为我又涨知识了。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李总、高主任,曾台,还有以前的杨书记都曾带过我。在借调到组织部时,钱部长还亲手教我多角度拍专题。在做《垄上行》栏目过程中,彭台还亲自带我们策划。在后来的活动策划中,在座的各位领导都充分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
能得到高人指点,我觉得我很幸运。所以现在的年轻记者要抓住机会,善于请教,记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才会看得更远。
专业知识要学,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管理、营销、艺术等一样要学。学习除了工作的需要,学习还会让你快乐,还会让你充实,还会让你聪慧。
送给大家的第二句话是量变引起质变,实践能力的积累会让你蜕变。
记得那时候,新鞋第一次穿上采访劳模将志刚时,就在滑石冲水库施工现场磨破了。
为了一条新闻形式更加完美,利用周末,求着同事出镜,还自掏腰包请她吃拉面。
每年最热的七月份,别人最怕下乡采访,而我却主动联系基层先进党员,几乎天天要面对炎热的天气,人是坚持扛下来了,但机器却经常热坏了开不了机。
为了抓住时机采访和上送庆元宵的新闻,好多年的正月十五,我都没有和家人团聚,多少个节假日不是在采访的路上度过,就是在加班的办公室度过。
记得有一次在小河采访,因为抓拍没有顾及自己,池塘边的泥土突然坍塌,差点掉进河里。
为了节约时间,我同时用了两台电脑采集素材,因为同事刚拖地很湿滑,在来回跑时,头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当别人习惯被派新闻时,我学会了找新闻;
当别人习惯把采访当做应付性工作时,我觉得要努力创新;
当别人二天一条新闻时,我恨不得一天四条新闻;
当别人的栏目在播出的前几个小时才赶制出来时,而我总是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提前几天把它完成。
有时,我也不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母亲经常跟我说那些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这些话似乎很久远,但道理永远不过时。
前不久,我在二楼编蹲点新闻时,听到王虹情不自禁的说:“我发现我现在取标题好快啊!”没有辛勤的付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达到这种效果吗?后来还了解到,好多乡镇宣委都抢着找王虹改稿,上国家级平台。大家想想为什么?没有实力,别人凭啥找她!
送给大家的第三句话是当无路可走时,要开拓创新闯出一条路。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想起鲁迅的那句话:“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在频道改革前几年,我一直在后勤,很多采访关系都淡了很多,面对创收,瞬间失去门路。这个时候,我想到了一句话:“思路决定出路”,只能创新思路才能找到创收点。于是我想通过策划活动,撬动各单位部门宣传需求,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单位创收力。可是我从没策划过活动啊!但后来一想,张艺谋曾经是摄影师不也当导演了吗?徐峥是演员不也当导演了吗?一条新闻需要策划,一期栏目也需要策划,其实当记者不也像导演一样吗?
把行政事业单位撬动了,市场主体不能放掉。创收的大头是什么,当然是房产行业。首先是想办法弄到孝昌房产商老总的联系电话,一个个推销自己,争取和老总见面谈,增加合作的可能性。当孝昌房产市场竞争过大时,我又把眼光转向了孝感、武汉。
现在的创收已不再是曾经单纯的广告创收了。如果你不懂业务,不会策划,对方不会信任你;如果你没有超前的思维,就会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如果你没有越挫越勇的毅力,就不会坚持到胜利。
在不断的实践和摸索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广大受众为目标,行政事业单位为主导,市场主体赞助,融媒体中心组织的发展模式,成功举办了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房产交易会、315权益保护日、六一关爱未成年人、博士湾相亲文化节、旅游形象代言人、美食节等多场活动,策划了《房产风向标》、《说走就走》等专题栏目,获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下面,发几条给大家回味一下。
去云雾山免门票的新闻点击率有1.5万,这个信息的实用性很强,当时为了拍好镜头,我和栏目组顶着炎热的太阳,组织孝昌旅游局到云雾山去了一趟,还借用了云雾山的航拍美景资料。
孝昌旅游形象代言人名单出炉 点击率达1.3万,活动关注度非常高,参与性也很强,现场采访的资料也很丰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除了美景、美食,还有美人让人赏心悦目。
说到美食,我们的美食节宣传点击率达8千,吃货比较多,现场人气挺火爆的,同时利用受众参与网上评选,获得奖品的互动优势,广泛提高参与度。
《说走就走》栏目还走了一趟丰山月季苑,微信点击率接近7千。记得当时有几位亲朋好友向我打听月季苑和云雾山的情况,说明这些信息对受众很有实用性。
博士湾杯相亲文化节前的宣传点击率有5千多,如果是一个普通的相亲节策划估计没有这么高的点击率,所以我当时策划了一个牛郎织女的短片,增强了古典艺术性、趣味性和故事性,融合了孝昌旅游和博士湾房产宣传内容,深化了勤劳致富的婚恋观,这些形式和主题也正是我们活动所要表达的。
还有彭台策划的“贯彻落实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打造旅游强县”系列直播活动,由于条件有限,活动不是真直播,它是以主持人的视角,体验式采访,分几条精品旅游线路,带领观众游孝昌,发现孝昌之美。
面对采访多次的地方,我们更要创新,甚至脑动大开。当主持人在大石磨前打斗时,我的脑海突然浮现出华山论剑的场景。当看到鲁班石像时,仿佛他在与我们对话。在游明清古街时,仿佛看到端装美丽的大家闺秀在精致的木雕窗前远眺。在见到木桩上留下的拴马痕迹时,仿佛听到了马蹄声,看到了官差拴马在小河驿站歇息的场景。为了把效果呈现出来,我们《说走就走》栏目组花了好多时间,不仅模仿综艺节目包装,还找了很多音效和古装视频资料。
其中,精品旅游线路之旅,我们选送的王店线路之旅获得了全国县市区联办栏目一等奖,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送给大家的第四句话是,在苦中作乐中,完善自己,超越自我。
想起那段时光感慨万千。采访 “30年重访贫困村”活动,白天晒了一天的我,晚上还要赶回单位写广场舞方案。有时烧到39度多的我,忙的不知道请假。活动主题要想,活动方案要写,活动招商要跑,活动宣传片要做,活动主持词要写,活动现场要指挥,活动完了要审微信和实况。白天脑子在想,晚上脑子也在想。那时罗迎曾说过一句话,她说:“好抛哇!你们的活动规格真高,动不动县委书记参加。”是啊!由于很多活动都有县领导参加,还要直播,不能有半点马虎,所以每个人的弦都绷得很紧,一直持续在这种高压状态下工作。刚才吴荣也说到了疫情期间,我们记者的坚守,都非常的不容易。
最热的时候,别人在办公室吹空调,而我们的团队却在外面有的晒脱皮,有的中暑,不得不享受“日光浴“。最冷的时候,别人是为了出来秀一把广场舞,而我们的团队不仅忍受着刺骨的寒风,还要忍受着冷冷的冰雨,冻的直哆嗦,跳起了”僵尸舞“。同样,活动前的策划,活动现场的指挥,活动过后的总结,哪一次又缺少台领导的身影?
没有规律、高强度的工作不知累倒了多少人,但又多少人还在坚持着。李文莉病倒了,做完手术后继续来上班。王虹腰摔伤了,走路像只企鹅,采访没停止过。半夜电话来了,李莎莎废寝忘食,拿起笔记本电脑说干就干。只因多看你一眼,多说一句话,相亲活动就被丁露扛下,坚持到最后。丁珂孩子那么小,每天还要和所有工作人员一样忙到晚上10点多,甚至更晚。在蹲点采访过程中,张园和我们晒了一天的太阳,晚上还要接着采访另一场活动,后期制作更要加班加点完成。
请问他们累吗?请问他们不想休息吗?请问领导不累吗?请问他们不想早点回家吗?
但工作如战场,战场上我们能退缩吗?当然不能。
有失去也有收获,有失落也有快乐。这种快乐犹如黄莲树下弹琵琶——苦中作乐。这种苦是苦口良药,这种乐是拼搏奋斗的快乐,是成长与进步的快乐,是一种责任与完成使命的快乐。
记住:成功不是等来的,成绩不是躲来的。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人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果错过一次机会,为什么还要错过更多的机会?
人不是天生就能成功的。华盛顿在成为总统前是一个到处打零工的小生意人,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沈从文仅受过小学教育,汪涵中专毕业,只是个打杂的,不也一样成为了著名主持人和监制吗?
从电视台成立到发展融媒体,经历了二十多年,我们的美女变成了大妈,我们的帅哥变成了虎爸,我们用努力换来高楼大厦,我们用拼搏带来兴旺发达。那么未来的融媒体中心又将会怎样?让我们拭目以待!
好了,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