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巷镇燎原村,一位乡亲返乡创业养殖西门塔尔牛,他的养殖模式很特别,不仅能给牛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还把周边的闲田利用起来了,乡亲都说他养牛有“牛”方法,他就是养牛新农人刘红方。
记者见到刘红方时,他正在给自家养殖的西门塔尔牛喂食,这些牛吃的稻草很特别,就来自周边的农田,通过这种“牛”方法,秸秆实现了有效再利用。
“村民们种植农作物,我回收秸秆作为牛的主要饲料,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把周边的荒地都利用起来,牛粪通过发酵又可以返田,形成了一种循环经济 。”刘红方说。
刘红方的牛不仅吃着健康天然绿色食品,居住的环境也非常舒适。牛舍的地面上铺着厚厚的垫料,不用人工清理粪污,减少了劳动强度。
“牛舍的垫料是废弃的谷壳、菜籽壳、菜籽梗,和牛粪一起发酵后比较松软,对牛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养殖技术。”刘红方说。
过去,刘红方在武汉经营着一家电子科技公司,后来,他回老家过年时看到村里有很多荒山和荒地,就想改变家乡的面貌,同时发展产业。
说干就干,2020年,刘红方在家乡承包荒山,建起了肉牛养殖场,经过不断地考察和学习,他决定建设标准化牛舍,运用牛床场一体化技术,将废弃秸秆变为牛的美食,这种养殖模式让周边的很多乡亲都实现了增收。
“我们家种了300多亩地,以玉米、水稻为主,以前秸秆都是回田,这个养牛基地建起来以后,我们的秸秆都卖到了这里,一亩地经济利润提高了300到500元。”小悟乡万冲村村民万攀说。
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牛需要的食物逐渐增加,刘红方帮助周边的乡亲们将之前荒芜的田地重新开垦,种上高粱,玉米、稻谷、小麦等农作物,再将收割之后的秸秆回收喂牛,由于吃得健康,住得舒适,这些西门塔尔牛个个身体健壮,产出的牛肉品质非常好。
“目前我们已经出栏了100多头,一头牛的成本大概是两万多 ,卖牛肉的话,一头牛毛利润有一万块钱左右。” 刘红方说。
刘红方养牛的“牛”方法不仅让自己尝到了甜头,也实现了带富一方,接下来,他打算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养殖规模,让更多乡亲实现增收。同时,刘红方还打算传授相关的养殖技术,带动周边的养殖户们抱团发展。
记者:王虹
编辑:李文莉
终审:汪海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