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粮提产能 ,产业促振兴!孝昌奏响强农富民新曲!

3月29日,在孝昌县双鹏家庭农场智能化育秧大棚中,600万株稻秧在自动化水肥设备的精心“照料”下,生机勃勃,长势喜人。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农事不宜迟。孝昌县将春季农业生产作为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头等大事”,及早部署、精心准备,聚焦重点、稳打稳扎,确保种满种足、稳产增收。

精心组织抓部署

农情连着粮情,粮情连着民情。孝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及时优化农业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构建“1+1+8”工作架构,形成书记和县长统筹抓、分管领导全力抓、部门和乡镇具体抓的工作格局。

开春以来,组织全县春耕生产现场会、农业产业等重点工作拉练活动,督促指导开展春耕生产各项工作,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确保全县春夏播作物面积68.01万亩、全县生猪出栏稳定在48万头、蛋禽存笼450万羽、渔业养殖面积稳定在10万亩左右。同时积极开展进村培训、科技下乡和科技咨询等活动,切实提高农民春耕生产科技含量。截至目前,全县共举办培训15场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20人,培训大户1200人次。

狠抓生产促增长

孝昌将春季田间管理作为保障夏粮丰收的首战,围绕田间肥水管理、病虫防治等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指导意见,切实为全年粮食丰收夯实基础。目前,全县累计培植农业新型经营主体2559家,流转土地面积23.88万亩。全县共有农机化专业合作组织37个,全年计划机耕面积35万亩,较上年增加5万亩。

孝昌县利用水稻机械旱直播、水直播技术,扩大无人机播种、施药和机育秧、机插秧、机械精量直播、“水稻+”等高效模式推广应用面积,切实为粮食增产赋能提质,确保“三扩一增”措施。实施种业提升行动,提高太子米优质稻等粮食良种覆盖率,实现全县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100%。同时,组织42个水稻种植合作社举办早稻、中稻机械育秧示范点,覆盖田块10万亩,切实为全县粮食生产提供节本增效、可复制可操作的示范样板。

聚焦产业促振兴

孝昌县把培育壮大农业产业作为春耕生产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太子米、果茶、苗木花卉、生态养殖等四大特色产业。县“四大家”主要领导任四大特色产业链长,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四大产业链实施方案,持续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其中,太子米产业主推新太子玉波和鄂香系列等品种,目前,4万亩太子米种植指导计划已分解到各乡镇(区)。邹岗镇全境发展以“太子玉波”等为主的太子米,在花西、白沙、陡山、花园、卫店等乡镇水稻产区发展以糯稻、香稻为主的优质稻。

利用品牌效益壮大农业产业,成立太子米行业协会,制定太子米行业标准,加大市场管理力度;按照统一品牌,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六统一”要求,规范“太子米”产品,持续唱响唱好孝昌太子米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公用品牌。

强化保障促生产


孝昌县委县政府每年拿出2000万财政预算,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农业生产。组织“春晓行动”,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搭建融资平台,提供1亿元低息免抵押贷款,提升春耕生产积极性。

积极动员农资经销商组织种、肥、药、饮料等农资,确保生产需求。强化源头监管,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32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127家次,共检查种子、肥料179批次、农机113台次、农机配件95个品种,劝退不合格种子800公斤,下架过期农药35瓶。出台《孝昌县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方案(试行)》,明确奖补政策,激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生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