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随着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农村缺乏青壮年劳动力,致使部分良田变成荒地,在邹岗镇孔砦村,一位常年在外的建筑工程师,看着家乡荒芜的土地觉得万分可惜,于是毅然决然的辞去在外年薪三十万的工作,返乡创建家庭农场,当起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今天的创业故事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下这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画面中正在自家西瓜田里忙碌的就是今天主人翁――孔俊华,当我们见到孔俊华时,他正在西瓜地里和同村人探讨着种植西瓜的注意事项,大家都说,他事事亲力亲为、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人很是佩服。
邹岗镇孔砦村村民 孔端强:不管是大太阳还是下大雨,都去地里观察,他做事都亲力亲为 。还有养鸡场的鸭子有时候弄不回来,我叔叔去帮忙把鸭子赶回来。
谈及返乡创业的初衷,孔俊华说不想看到家乡良田荒芜,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田充分利用起来。
邹岗海涛家庭农场负责人 孔俊华:一个偶然的时间我发现,我们的田都荒的很厉害,把这些田荒着 也是可惜了,我想着可能做些事,所以报着这个想法回来了。
回到家乡后,孔俊华就立刻行动起来,流转土地,购买设备,播种,育苗,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农场初具规模,然而天公不作美,因天气原因家庭农场一度陷入困境。
邹岗海涛家庭农场负责人 孔俊华:去年遇上一些天气的原因,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顺利,由于天旱、大雨,还有大风, 庄稼都倒了,损失了三四十万,毕竟投入了这么多,设备都齐全了,架子都搭起来了,我们肯定要尽全力把它做起来。
抱着遇事不放弃的想法,在亲友的帮助下,孔俊华立刻对农场进行了补救并精心呵护,经过几年的努力,孔俊华的海涛家庭农场已经初具规模,截至目前,总投入近三百万。
邹岗海涛家庭农场负责人 孔俊华:因为有些地方还没来得及改造,有些地方水源还不行,我现在实际种的有一千五百亩,我种的有水稻、莲藕、油菜以及一些水果,年产值差不多一百五十万左右。
据了解,海涛家庭农场部分土地采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利用山坡林地散养土鸡,并喂食自家产出粮食,收集畜牧粪便制成有机肥投入种植,建立起了鸡蛋、蔬菜、粮食等产出供应的产业链。
邹岗海涛家庭农场负责人 孔俊华:我跟我们附近的养猪场已经达成了协议,他的猪粪是免费给我用的,我们通过发酵以后,是比较健康的有机肥。我种的西瓜、葡萄都用这个有机肥,就慢慢不使用化肥了,提高我们农产品品质,这也是个绿色环保的一种生态发展模式。
同时,家庭农场的建立还带动了当地村民家门口就业,今年50岁的村民孔群芳告诉记者,家庭农场建立后,自己有了双份收入,不仅家中五亩土地都流转给了家庭农场,自己还能在家门口工作。
邹岗镇孔砦村村民 孔群芳:在这里流转土地,再加上我本身的工资,还能在家照顾下孙子。
邹岗海涛家庭农场负责人 孔俊华:我有长期固定的七八个打工的,另外就是我们到了农忙时,我们就需要请一些散工,女的是每天一百,男的是一百一,一年用工量光人工工资得四十万左右,基本上都是本地的。
谈及现如今的生活,孔俊华说喂喂鸡,看看庄稼长势,瓜果成熟季感受丰收的喜悦,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他非常喜欢。
邹岗海涛家庭农场负责人 孔俊华:原先我这样想的,有自己的一块地,盖个小别墅 在这里生活着,现在这个愿望我肯定是会完全实现的,而且我还能种这么大一块地,形成一个产业,心里感觉挺高兴的,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谈起以后孔俊华说,下一步他将逐步扩大循环种养殖模式,力争将整个农场打造成健康循环农场。
邹岗海涛家庭农场负责人 孔俊华:准备注册一个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在注册,这个我准备走循环经济,生产的米进行深加工,我们进行大米销售,米糠是我们的副产品,我们就来稿养殖,养殖猪、鸡,可以作为有机肥,我们就尽量的减少化肥的使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