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思亮,中共党员,华中农业大学2025年湖北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学员,孝昌花果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从电商创业起步,逐步发展成为集种植、加工、销售与文旅融合于一体的板栗产业带头人。通过引进优良品种、建设标准化合作社、拓展多元销售渠道,带领200多户农户实现稳定增收,将家乡板栗打造成助力乡村振兴的“金果子”。
阳思亮在华中农业大学参加“头雁”项目学习(左)
摩托破滞销,现金赢信任
2016年,在武汉从事电商工作的阳思亮发现家乡板栗严重滞销,农民凌晨赶集却收入微薄,甚至被迫倾倒板栗。恰逢阿里巴巴启动“农村淘宝”计划推动工业品下乡与农产品上行,他敏锐抓住这一机遇,成为乡镇服务点负责人,一边扎根家乡,一边借助电商资源尝试破解卖难问题。
为打开销路,他骑摩托车走村串户收购板栗。起初村民对其缺乏信任,他便在村口摆出“代购摊”,以高于市场价现金现结、“应收尽收”承诺逐渐赢得乡亲认可。同时,他通过QQ空间、微信群向城市朋友推广,并在“一亩田”平台对接全国批发商,首年实现销售额28万元,助农每亩增收1200元。
引种提品质,协同树口碑
2019年,阳思亮牵头成立孝昌花果园种植专业合作社。面对山区物流成本高、市场竞争激烈及品种老化等挑战,他积极引进罗田“羊毛栗”对本地板栗进行嫁接改良,显著提升果实品质与储存性,降低损耗。
在销售端,他线上线下齐发力,线下开设县城体验店,年引流超5000人次。线上拍摄“板栗的一生”等短视频透明化展示生产全过程,提升消费信任。此外,他还与武汉老字号联合开发高品质板栗酥产品,合作社首年销售额突破500万元。
阳思亮(右二)与村民一同分拣板栗
全链提价值,融合促共富
2021年,阳思亮投资建设加工厂,推出即食板栗仁、板栗面条等深加工产品,大幅提升附加值,并在采收旺季创造日均50余个零工岗位,日薪达200元,带动200多户农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与此同时,他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项庙村抗日军政大学第十分校旧址,合作社投资建设农家乐、红色展馆,策划“板栗文化节”,推出研学游与一日游项目,积极探索“农业+红色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
目前,合作社年营收稳定在650万元左右,获评“湖北省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阳思亮个人也荣获“孝感市最美志愿者”“孝感市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并当选中国共青团十九大代表。
阳思亮(左)与村民一同炒板栗
2025年,阳思亮前往华中农业大学参加“头雁”项目培育,系统学习现代营销、电商运营及产业链管理等知识。培育中,他对农产品品牌化运营和供应链优化有了更深地理解,尤其受到现代农业企业精细化管理和一二三产业融合案例的启发。他认识到,必须进一步提升板栗产品的标准化水平和品牌附加值,才能在全国市场中形成持续竞争力,他决心引入更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品控体系,推动合作社向标准化、规模化转型升级。
未来,阳思亮计划全面推进加工标准化,着力打造千万级大阳湾红色文旅综合体,不断提升板栗产业价值,将“头雁”课堂中所学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通过品牌赋能、渠道深化和文旅融合,让乡亲们的腰包更鼓!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通讯员:焦宝睿 王乐蓓 施丹
一审:彭扬
二审:吴荣
三审:黄一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