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北的褶皱深处,有一个曾被岁月轻轻搁置的村庄,田地荒芜,只有老人们留守。十年过去,这个名为“敦厚”的村子,一跃成为全国文明村,丰收季的果香,随着风儿,飘满了整片田野。
乡村蝶变,源于一个归乡的游子,源于他矢志不渝建设家乡的初心,他用朴实的语言,把这份初心写成对联,刻在了办公楼大门口的柱子上:一人富非为富要千家富,众人强方称强别一人强。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2014年的冬日,一辆车缓缓驶入孝昌县王店镇敦厚村的黄昏。
车上走下一位两鬓微霜的中年人,他的目光抚过斑驳的老屋、荒芜的田野,最终落在远处佝偻的乡亲身影上。
那一刻,这个在成都商海搏击30年的游子,泪水盈眶。
游子名叫黄灼初,是土生土长的敦厚村人。在这片土地上,他曾光着脚丫奔跑,也曾在油灯下苦读。后来,他怀揣着梦想奔赴远方,从大学、到部队,再到蒲圻纺织总厂,最终落脚四川成都。
数十载商海打拼,如今,他已是事业有成。
妻子问他,我们都这个年纪了,何苦回去折腾?
他回答,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来时的路……
最初的想法,只是给家乡修修路,做做绿化,把环境搞好一点后回乡养老。
但看着家乡荒草丛生的土地,看着一个个外出打工的乡亲,看着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他的想法慢慢发生着改变。
彼时,正值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正在华夏大地铺陈。家乡孝昌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迎来了国家和省市多支扶贫工作队。
扶贫要扶根、产业要先行,乡镇干部和村里父老乡亲热切盼望着黄灼初,能够带领他们走出一条致富路。
“为了家乡,再拼一把!”2015年11月,黄灼初注册成立孝感市韵鹤生态农业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开启了反哺家乡的征程。
十年耕耘,把荒芜种成春天
创业之初,流转的3000亩土地荒草丛生,乡亲们眼中充满怀疑。这个“城里回来的老板”,真能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创造奇迹吗?
黄灼初用行动回答了一切。晨曦微露,他第一个走进田间;夜幕深沉,他最后一个离开大棚。手磨破了,晒黑了,累瘦了,但他眼中的光从未熄灭。
创业维艰,尤其是在农业领域投入巨资,更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战略眼光。黄灼初将目光锁定在发展葡萄种植和农旅融合产业上,定位高、规划远、投入大。
十年下来,黄灼初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亿元,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葡萄品种和种植技术,严格按照绿色、生态、高品质的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
“这么苦,值吗?”有人问。
他擦去额头的汗,指着远处的大棚:“你看,那片地明年就能结出最好的葡萄。等到丰收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能笑着数钱,你说值不值?”
2017年,黄灼初被确诊为肝硬化晚期,急需做肝移植手术。十年里,他经历大大小小的手术8次,在鬼门关上闯了4次……
所有人都以为他会停下,他却把病房变成了第二个办公室。肝移植手术前夕,他还在电话里安排春季种植计划。
葡萄藤缓慢地延伸,他一点一点地,将家乡的这片荒芜,种成了春天的花,秋天的果。
不是老板,是归来的亲人
贺兰英,也是敦厚村人,以前常年在外打工。生了孩子后,她只得赋闲在家照顾孩子。几年前,她到韵鹤生态园里从事销售的工作,一个月能拿3000多块钱。
家门口就能上班,下班还能顾上孩子,这份工作让她十分满意。韵鹤生态园优先招聘本村及周边的村民,为他们提供长期稳定的就业岗位。像贺兰英这样的工作人员,在生态园一共有130多人。
忙的时候,还需要再增加100多人的临时用工。每年光发工资,都要600多万元。
工人们从来不用担心工资的问题。近两年园区主打品种“阳光玫瑰”市场饱和、价格走低,在巨大的经济压力面前,他坚持不辞退一名员工、不拖欠一分农民工工资。
为了实现“千家富”的愿景,黄灼初还积极探索并成功实践了“公司+基地+农户+分红”的创新经营模式。模式以韵鹤公司为龙头,以生态园基地为示范平台和技术辐射源,有效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公司通过统一提供优质种苗、全程技术指导、严格的质量标准、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并进行品牌化销售,极大地降低了农户独自面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压力,确保了农产品的品质与稳定销路。
这一模式,成功辐射带动了敦厚村及周边共360多户农民融入现代生态农业产业链,每户年均增收数千元。
2021年,韵鹤生态园与村集体签署了长期帮扶协议,承诺每年向村级组织捐赠不少于10万元,用于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应对乡亲突发困难。
在敦厚村,很少有人叫黄灼初“黄总”,老人叫他“灼初娃”,孩子叫他“黄爷爷”。
今年8月28日,考上武汉理工大学的余晨辉从黄灼初手里接过10,000元的红包,台下乡亲们的手机闪光灯亮成一片。这个戴眼镜的男孩说,等学完计算机专业就回来帮园区做电商系统。
村里只要有孩子考上公办本科,黄灼初就会拿出万元资助,到现在,已经资助了近20名学生。
每年重阳节,他都会亲手为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送上红包和礼物。十年来,他累计捐款400余万元。
土地记得,乡亲们也记得
十年风雨过。如今的敦厚村,春天是紫色的葡萄花海,夏天是绿色的希望田野,秋天是金色的丰收喜悦,冬天是温暖的乡情融融。曾经寂静的村庄,如今充满了孩子的笑声、老人的闲聊、游客的赞叹。
韵鹤生态园已经成为以高端葡萄种植为核心,融合农业观光、休闲垂钓、科普培训、康养住宿等多业态发展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农旅融合标杆项目。2020年,敦厚村也获评“全国文明村”。
但最美的风景,是每天清晨那个熟悉的身影——黄灼初依然早早起床,漫步在葡萄架下,像抚摸孩子一样轻抚着每一串果实。
今年8月28日,韵鹤葡萄采摘节如约而至。夜幕降临时,电音派对把气氛推向高潮。葡萄藤上缠着的彩灯全亮起来,省歌舞团的演员在临时舞台上跳起改编的采茶舞。
黄灼初坐在角落的塑料凳上啃西瓜,说明年要再扩种两百亩“妮娜皇后”。这个品种的葡萄像红宝石,糖度能到22,上海的水果商早就下了订单。
今年对黄灼初来说,是最难的一年。以前卖30多块钱一斤的阳光玫瑰,降到了3块钱,亏损已经是板上钉钉。可他给乡亲们发的工资、给孩子们的助学金一分没少。
老村支书余行博,当初曾到成都做黄灼初的工作。“我一开始只是想让他回来,把我们槽门湾弄一下。”
没想到,黄灼初回来后,从3亩,到30亩,再到3000亩,他让整个村子都变了样。看着黄灼初累病了,余行博时常感觉十分愧疚:他回来,投了这么多钱,还把身体累垮了,图个啥啊?
也有人问过黄灼初这个问题,十年青春、亿万财富,换来了什么?
他望着远方连绵的青山,微笑着说,我换来了家乡更美,换来了乡亲们笑得更甜,这就够了。
是啊,什么样的成功,比让一片土地重生更伟大?什么样的财富,比让一方百姓幸福更珍贵?
黄灼初的故事,是一首用生命写就的诗。这首诗,写在了敦厚村的每一寸土地上,写进了每一个游子的心里,更写进了这个伟大时代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中。
一个人,终于活成了故土最需要的样子。
来源:极目新闻 作者:陈勇 高玉峰
一审:彭扬
二审:吴荣
三审:黄一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