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数智化”破解基层病理诊断难 大病诊疗不出县 省城专家远程看

安陆市普爱医院病理医生在查看数字切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通讯员 万阳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桐 通讯员 雷振林 邱秀君

7月17日,仅用9分钟,患者程女士的会诊意见书便从湖北省病理远程诊疗系统反馈到应城市人民医院。

以往,患者需要拿病理切片到武汉找专家会诊,费心费时又费钱。

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改变了这一状况。今年3月底,孝感按照“1+7+N”(“1”是指孝感市中心医院,“7”是指7家县级人民医院,“N”是指其他基层医疗机构)模式,选取市中心医院和安陆、应城、孝昌3家省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医院,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上下联通、左右联通,补齐基层病理服务短板,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孝感将病理体系建设全面融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病理诊断中心与辖区医疗机构签订送检协议,采取机构采样、中心诊断、结果共享的模式,打通病理送检服务“最后一公里”。

6月底,孝感圆满完成扩面试点目标任务,初步建成市域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目前,4家医院全部与省病理远程诊疗系统对接,上半年共开展病理检测38565例,其中术中快速病理诊断1407例,较上年提升52%。截至8月14日,4家医院已开展远程病理会诊227例。

县域诊疗水平提升

在孝昌县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周宏明心里,一直有个遗憾。

几年前,一位50多岁的胃溃疡患者来医院做手术。术前,周宏明从她的胃上取材,送去做病理诊断,结果为良性。

手术后,病理科从切除的胃上取材做进一步的诊断。四天后,病理报告上出现了周宏明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胃癌。

这意味着,患者还要做一次手术,清除胃周边的淋巴结,并切除大网膜。

“手术前你们怎么没查出来,现在我该怎么办?”患者质问。

“虽然后来患者谅解了我们,但我们一直心存愧疚。”周宏明说。

为何没查出来?周宏明和同事们反复分析,可能是取材时没有抓取到有癌细胞的组织,也可能是阅片时将癌细胞看漏了。

受硬件和经验的限制,以前术前取材好比“盲人摸象”,不精准;病理科医生阅片好比“大海捞针”,眼睛盯着显微镜看,难保不看漏。

病理诊断不精准,临床治疗就会出现偏差。

如今,在省数智化病理服务平台指导下,周宏明和同事们术前取材时,对重点区域把握更准,同时在非重点区域广泛取材,准确率大增。

信心大增的,还有孝昌县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主任谭梅芳。

“中心新增设备30多台套,质控能力大幅提升。”在新添的数字切片扫描仪上,谭梅芳将物理切片扫描成数字切片,经AI智能阅片系统提示,数十秒就找到了最可能出现病变的地方,效率大增,漏诊率大减。

目前,应城、安陆、孝昌三家县级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均达到了B级标准——办公面积达到1000平方米,配齐全套数字化、智能化病理检测仪器设备,每百张病床配备一名病理医生、一名技师。

除了提升硬支撑,还在改善软环境。

省病理远程诊疗平台开通了留言功能,正成为基层病理医生拜师学艺的好通道。

通过省级专家指导,王宏波学会了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检查应该重点检查哪几项指标,谭梅芳对肺小细胞癌和非小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治疗方式有了更精准的了解。

“提升县域病理诊断水平,除了借外力,还要练内功。”孝感市卫健委负责人表示,知名病理专家数量和精力有限,将来可能“供不应求”,该市正加快人才引进与培育,打造一支“不走的”优秀病理诊断队伍。

至上月底,市中心医院和3家省级试点医院新增了15名病理医师(技师),350多人次接受了业务培训。病理医师(技师)待遇提升了20%,还享有晋升评级优先权。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彭 扬

责编:汪海莲

终审:李文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