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县:“五色”融合扮靓医共体建设“新颜值”

近年来,孝昌县委、县政府观大势、谋全局、干要事,脚踏实地抓重点,循序渐进促改革,落子关键处,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数据显示,孝昌县县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县共建成重点省级专科7个、市级专科13个、县级专科10个,牵头医院出院患者三、四级手术占比达到43.5%,较上年增长0.9%。患者医疗费用明显下降。2024年1至6月,门诊次均费用130.25元,同比下降7.1%;住院次均费用4461.96元,同比下降3%;药占比30.1%,同比下降2%。基层服务能力明显增强。13家基层医疗机构全部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服务能力标准(其中达到基本标准10家,达到推荐标准3家)。2024年1至6月,基层诊疗量453828人次,占比65.53%,同比增长2.81%。医疗服务收入占比30.1%,同比增长11.2%。慢病管理水平规范高效。建立以糖尿病、高血压为主的“防、筛、管、治”全链条慢病管理体系,全县累计规范管理慢病患者86360人,其中高血压管理人数63575人,管理率95.71%;糖尿病管理人数18390人,管理率94.52;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人数4335人,管理率100%;肺结核患者管理人数60人,管理率100%。

一、高位推进,厚植“本色”

一是高规格成立领导组织。孝昌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医共体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医共体建设专项推进会议,研究部署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修订完善《孝昌县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建立完善办医清单和综合监管责任清单,健全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卫健局牵头、部门联动、医疗机构实施的工作模式。

二是高效率运行管理机构。组建孝昌县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中心,为医共体建设经办机构,承担日常工作,内设综合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医疗质控管理、医保管理、信息数据管理中心。

三是高质量重构服务体系。构建“1+2+15+236”(“1”是牵头医院县第一人民医院,“2”是县中医医院和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5”是12个乡镇卫生院和桃源、明星、凤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6”是全县236个村卫生室)县域医共体。

二、盘活资源,打好“底色”

一是打通对上协作环节。进一步加大合作办医力度,通过省级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一对一”帮扶来全面提升县医共体牵头医院的服务能力,加入省市专科联盟或医联体7个,帮助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9项。柔性引进10名省市专家下沉帮扶,选派50 名骨干医师到省内三甲医院进修学习。

二是贯通对下共建渠道。派驻60名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领衔、业务骨干为主的帮扶团队“组团式”紧密型对口帮扶,通过“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下沉,指导分院完成血液透析等特色科室3个,积极引导一般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基层就诊。2024年,县级医疗专家累计下乡查房693余人次,接诊门诊病人1301人次,开展手术8人次。

三是畅通医防协同机制。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载体,建立280个由医共体下沉医生牵头,836名医务人员参与的“1+X+Y”医防融合健康管理团队,为8.6万余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重点人群,提供医疗技术支撑和“送医上门”的“医防融合型”健康服务。

三、互联互通,淬炼“成色”

一是强化医疗资源贯通。搭建了医共体单位信息共享平台,居民在乡镇可以享受到县级医疗专家的服务,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患者不动、信息动”。推动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和县域互认,完成同质化报告数3173(6249)份,医共体建设中心及时拨付劳务补助15865元。

二是强化双向转诊贯通。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畅通转诊绿色通道。与2023年同期相比,牵头医院下转患者数量同比增长255.7%。

三是强化药品保障贯通。县医共体成立医共体药事管理委员会,选举7名常务委员。制定下发《孝昌县紧密型医疗卫生共同体药品耗材统一管理方案(试行)》,对药品耗材实行统一带量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统一结算,斩断药品耗材灰色利益链条,挤压虚高空间。公开招投标遴选3家药品配送企业、2家耗材配送企业,签订配送合同和廉洁合同。制定基层医疗机构、村卫生室2个药品耗材采购目录,其中乡镇采购目录品规275种,村卫生室品规119种。加强对配送企业的监督,保障患者急需药品及时、足量供应。目前已采购配送到位1135个品规,价值5163万元,节约成本501万元,线上采购率达100%,超额完成带量采购工作指标。

四是强化中医服务贯通。创新基层中医药服务模式,依托名老中医药专家的传帮带作用和现代远程带教手段,引领带动全县乡、村两级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全县100%的乡镇卫生院开设中国医,完成31个卫生室(服务站)中医阁建设,开展4类6项以上中医适宜技术的村卫生室占比达80%。

四、多措并举,增添“亮色”

一是统筹规划“图”。根据医共体整体规划,综合多方情况,按照功能发展需要,新建凤新社区、明星社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夯实基层医疗卫生基础,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

二是织密急救服务“网”。在县人民医院原有的急救站基础上,以孝昌县120指挥中心为依托,以县人民医院120急救站点为核心,以6家乡镇卫生院为网点,开通三级急救网络信息化平台站点,打造全区15分钟黄金急救圈,完成指挥、调度一张网。自2023年10月16日以来,累计出车2811台次,接转诊患者2620人次。

三是打好培训组合“拳”。2024年,举办“医·殿堂”系列培训8期,培训医务人员692人次,不断强化县医共体建设中心“医·殿堂”业务培训平台建设。

五、先行先试,彰显“特色”

一是做好“超前动作”。打破用人机制、突破用人导向,统筹调配县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到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任主任,将中心建成县第一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区。选用46名急需医技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到县第一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工作。将医共体内29台次价值2100万元的闲置设备合理调配急需机构,避免资源浪费。

二是做实“规定动作”。着力推动检查结果认同化,组织完成16家公立医疗机构117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其中:检验结果互认项目数70项,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项目数47项),2024年以来,完成互认6140人次,节约费用90万元。孝昌县聚焦数智化病理服务“小切口”,做好群众健康服务“大民生”,县第一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全省数智化病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全县基层医疗机构病理切片可享受国家、省级专家诊断。5月15日完成病理科建设,总面积1080平方米,满足B类标准。投入861.6万元完善数智化病理诊断中心基础改造和设备、系统升级。工作开展以来,完成组织病理3902例,细胞病理1260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63例。落实“乡管村用”,2024年专项公开招聘大学生乡村医生25人。

经验启示

(一)坚持共同缔造的理念,在契合上求发展。在推进过程中,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在顶层设计、综合协调指导及督查问效上靠前指挥,形成了党政共同推动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先立后破的理念,在融合上破难题。在严格执行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前提下,先行先试创新开展药耗统一管理工作,规范推进统一药品采购目录、统一采购价格、统一配送结算工作,药品目录优先选择国家基本药物,推动基本药物制度落地落实。

(三)坚持集约集成的理念,在融合上见真招。统筹决策高位推动,多部门联动深度发力,合力推进建设。县卫生健康局依托自身资源优势,积极争取建设资金,充分发挥成员单位优势特长,通过把控总体方向,因地制宜制定出符合医疗卫生事业特点与经济建设相适宜的可持续发展路线,实现了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和就医环境有序提质升级。

(四)坚持守正创新的理念,在结合上强保障。医共体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方便群众就医,降低看病费用,分级诊疗让群众就地就近得到更健康、更有效的诊疗服务,使群众成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只有加快推进分级诊疗,才能让医改惠民真正落到实处。

来源:孝昌县卫生健康局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