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秸”尽全力确保实现低茬收割 秸秆禁烧工作从全省末位跃至全省前列

秸秆禁烧工作从全省末位跃至全省前列

孝感“秸”尽全力确保实现低茬收割

图为孝感市邹岗镇稻谷收割现场。杨帆摄

◆本报记者 余桃晶 通讯员 李文瑞 杨锐敏

一年前监管不力,全省末位;一年后禁烧有方,领跑全省——孝感,秸秆禁烧工作从湖北省末位一跃为全省前列。在近日召开的2023年全省秋冬季秸秆露天禁烧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孝感市交出亮眼的地方答卷。

数据显示:2022年孝感露天禁烧火点数1300个,这项工作居全省末位;2023年,孝感市火点数从一季度全省最多的881个,降为二季度的55个,降幅居全省首位;第三季度火点数仅为3个,同比下降93.75%,降幅领跑全省。

网格管理、农机监管、资金奖补、循环利用……孝感市委、市政府率当地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成立督导组,以担当和使命展开秸秆露天禁烧工作,多措并举开展管控治理,在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的秸秆禁烧攻坚战中捷报频传。

▶下“先手棋” 网格推进监管督导

今年仲春时节,孝感市委常委、副市长程涛奔赴一线,风尘仆仆,前往孝昌县邹岗镇。

他入农田、访农家、登荒坡,实地考察,调研咨询,以解剖麻雀式的探索办法,初步制定出网格化管理模式,即在邹岗镇设置50个责任包保大网络和116个湾组小网络,把责任落实到田头、山头、滩头、人头,划定“责任田”,实施网格化管理。

在这个总人口6.7万人、耕地面积12.8万亩的农业大镇,这一模式一经实施便落地生根:从制定秸秆禁烧责任包保清单,形成“镇、村、组”三级网格化管理,到调整种植作物,降低冬季闲田面积,发展畜禽养殖,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等措施,再到常态化巡查督导,以督导专班及巡查专班等加强监管,将网格化多措施铺展到秸秆禁烧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

“乡亲们,秋收一定要采用低茬收割。”处暑才过,安陆市赵棚镇土桥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随即召开屋场院子会,将秸秆禁烧政策宣传深入到村组。

几条板凳,村民围坐,“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成为村民们的议题之一。宣传引导,潜移默化,秸秆禁烧理念形成了广泛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类似场景,在孝感多个村湾频频出现。

仅在邹岗镇,以“上一次门、发一封信、签一份承诺书、召开一场屋场院子会”等形式,将秸秆禁烧政策宣传到村到组到湾,已累计召开屋场院子会604场(次),发放张贴禁烧宣传单两万份、发送禁烧短信5万条。正是这一项项务实之举的推进,一个个细化措施的落地,蹚出一条可在全市推广复制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邹岗样本”。

▶防患未“燃” 源头管控低茬收割

“稻麦留茬高度控制在15厘米以下,油菜留茬高度控制在25厘米以下。”来自江苏省东海县、即将在孝感境域作业的刘姓农机手在《农机机收作业服务承诺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九月金秋,正值收割时节,孝感各县(市、区)在高速公路出口、省县乡道重要节点,设立“外来农机对接服务联络点”。392个联络点与深入田间地头作业的农机手签订农机作业服务承诺书,签订低茬收割合作协议。

此前由于高茬收割节油、省时、省钱,农机手们为图方便省事、降低经济成本,往往留茬较高,造成无法达到低茬收割标准的局面。

如何破局? “我们组建专班随农机作业开展跟踪服务监管,加强源头管控。同时,拿出‘真金白银’进行资金奖补,落实低茬收割。” 程涛介绍说,今年以来,孝感市共争取上级奖补资金1200万元,7个县(市、区)共列支专项奖补资金4113万元,对秸秆还田离田及综合利用机械实行优先补贴,应补尽补。目前,全市500余万亩水稻、油菜、小麦全部实现低茬收割。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孝感市各地坚持关口前移,强化源头管控,组组数据展现了孝感秸秆禁烧的治理成果:截至9月,孝南区监测火点减少幅度达95%;汉川市监测火点数从去年全省县(市、区)中的第6位,降为今年第11位。

秋收时节,广袤田野铺展着丰收画卷:收割机来回作业、机收打捆,“蓝天卫士”开展智能监控,无人机时时巡飞,这是云梦县道桥镇洋湖村的农机收割现场呈现的生动图景。

“这片田低茬收割、粉碎还田,深翻成肥还省了些肥料钱。”在收割田边,当地农户不禁笑开颜。

▶“秸”尽全力 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秋收产生的耕地秸秆该如何处理?汉川给出了答案:共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合作社)50家,其中,从事收储运主体18家,饲料化家禽养殖场25家,肥料化企业(合作社)4家。如今,汉川已建立起收集、储运、销售一体化的综合利用体系。

据介绍,湖北优环农业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合作,以秸秆为原料,采取生物发酵技术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有效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率。同时,将收储的秸秆销往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等地作为养殖饲料。目前,这家公司年收储秸秆可达20万吨,占汉川总量的39.9%。

秸秆离田,循环利用。在应城市,8家秸秆利用企业与农户签订了13.2万吨秸秆回收协议,占应城市总量的33%;在安陆市,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从12家增长到32家,47个村开展草绳产业发展试点;在大悟县,引进培育规模化市场主体37家,饲料化、燃料化年利用量达9万吨。

生态包袱变身绿色财富。一组组数据,显示了孝感地区秸秆“五化”综合利用“多点开花”,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蓬勃态势。

据了解,今年,孝感市共引进培育规模以上收储利用主体150家,新增27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年全市综合利用秸秆可达214万吨,其中,肥料化142万吨、饲料化39万吨、燃料化22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5.1%。

孝感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汪飞表示,如今,综合利用秸秆解决了焚烧之忧,防止环境污染,让秸秆“变废为宝”,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互利双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