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暑期安全教育——预防溺水篇

夏季是溺水、中暑等安全事故的高发期。享受愉悦的同时,同学们一定要重视涉及安全的各个方面,过一个安全的暑假。家长们也不要因为工作忙碌,放松了对孩子的安全防护。

如果不了解水性,对自己的体力和游泳能力缺乏正确估计,进入水中可能会导致溺水。

也不要觉得个人水性好就忽略危险。不要在非开放的水域游泳,因为四肢可能会被水底的水草缠绕而导致下沉,或者陷入泥沙而失去控制能力。

即使熟悉水性,若未做充分的准备活动,下水后突然遭受冷水刺激,或者游泳时间过长等原因,也可能会在水下出现四肢痉挛、抽搐,导致失去自主能力而下沉。

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

各位中小学生家长要注意,不同年龄段儿童溺水发生的高危地点不同!

(1)4岁以下的小朋友,身高个子比较矮,所以家中的蓄水容器,比如大的水缸、浴盆等,都要留心!

(2)5-9岁的小朋友,溺水高发地点会涉及水渠、池塘和水库等。

(3)10岁以上的小朋友,他们的活动范围更大,所以池塘、湖泊乃至江河,切记注意,不要擅自下水!

除了上述防溺水的知识,这些认识误区要避开!

1.去游泳池游泳,孩子带了游泳圈就可以万无一失地保护孩子?——没有任何设备可以代替成人监护。所以,即便是在游泳池,也请家长们务必看好孩子!

2.溺水时,如果拼命拍水或大喊,能被及时发现?——很多时候,溺水都是悄无声息发生的,而且发生得非常快速。

3.会游泳就不会溺水?——呛水、抽筋、过度疲劳等,都可能导致会游泳的人溺水。

溺水急救知识要牢记

在青少年意外伤害致死事故中

淹溺事故是头号杀手

近期高温

又正值暑假

这些溺水急救知识

家长和孩子

一定要牢记

图片


溺水的损伤程度与时间相关,获救时间越早,损伤越小。


急救成功的五个关键的环节:预防、识别、提供漂浮物、脱离水面、现场急救。

预防


①过饱、空腹、酒后、药后、身体不适者避免下水或进行水上活动。


②儿童、老年人、伤残人士避免单独接近水源。


③游泳前应做好热身、适应水温,避免抽筋。

图片

④远离激流,按照场所要求穿救生衣,避免在自然环境下使用充气式游泳圈,因其容易爆裂。


⑤不建议公众使用过度换气的方法进行水下闭气前的准备。如有可能,应从儿童期尽早开始进行游泳训练。

识别


及时识别溺水征象非常重要,溺水者通常并不会大声呼喊救命,可表现为5个征象:面朝岸边、口露水面、头向后仰、身体直立、爬梯动作。


发现溺水者后,应大声呼救,寻求附近人员的帮助,并立即拨打110、120急救,寻求专业人员的援助。

提供漂浮物


提供漂浮物,防止淹没。

图片

在专业救援到来之前,可向遇溺者投递竹竿、衣物、绳索、漂浮物等将遇溺者拉回岸上。不推荐多人手拉手下水救援。

脱离水面


只有在安全情况下才这么做!


若需要入水救人,施救者应从背后接近,可用一只手从溺水者的腋下插入后握住其对侧的手臂,也可托住头部,用仰泳的方式将其拖回岸边。注意防止被溺水者紧抱缠身,应蜷缩自沉,待溺水者松手后再行救助。

现场急救


遵循ABCD原则即按照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胸外按压(compressions)和除颤(defibrillation)的顺序急救。

图片

来源:健康中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