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插秧,两季收获,割完一茬再长一茬。这不是韭菜,而是一种两收的再生稻。宽广的稻田、整齐的垄道、饱满的稻穗,卫店镇沿岗村的150多亩再生稻将迎来收获期。
近年来,卫店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四大产业”发展布局,加大宣传引导,激励农户自种、大户耕种、市场主体流转种植等形式发展水稻种植。这不,沿港太子稻再生稻即将迎来收获期。
“再生稻是指头季水稻收获后,利用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采取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之萌发为再生糵,进而抽穗、开花、结实,再收获一季水稻的种植模式。”孝昌县景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朱国兵介绍说。
一次播种两次收获,再生稻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可增加粮食产量和效益,而且米质优良。然而,由于再生稻对土地环境、水源和种植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早期产量低,平常百姓更是一米难求。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再生稻的品种不断优化,全程机械化技术得到更广泛应用,我县再生稻生产技术也取得了新突破。
“从原来的两季总产不到1000斤,提高到现在的两季总产超过了2000斤,而且还减少了土地的耕作次数、减少了种子、农药、肥料的使用量,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用工成本,产量与早晚连作产量持平。在我的身后是我们公司150亩的再生稻示范田,第一季即将喜获丰收,第二季的蓄能保芽工序已经完成。”朱国兵说。
由于再生稻中的营养物质比较丰富,特别是B族维生素,能够补充身体的营养,增强自身的体质,还具有一定的养胃作用,能够帮助改善消化不良的问题。因此,再生稻的成功推广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节约成本,增加粮农的收益的同时,更是改善了群众的膳食习惯,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方面也有一定的效用。
记者:于德鑫 邵亮
编辑:刘 爽
责编:陈腊梅
终审:李健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