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孝昌建县初期,新城区是一片农田,老城区绿地率仅为1%,县政府在绿化建设中充分利用河流绕城的自然地理条件,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构筑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三十年来,城区绿化已经基本形成了以道路绿化为骨架、以“三河六岸”为景观轴、以公园小游园为“点”、以单位小区庭院绿化为“面”,环、块、点、网状绿地相结合的布局结构,“一环套井格,三河护孝城”的大景观已初步形成。绿化屏障建设、小区绿化建设、单位庭院建设、学校绿化建设、公园建设、景观绿地节点建设、道路绿化建设精心打造,以较快的速度建成一个有特色的绿色城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取得明显效果。
2012年我县“四城同创”工作大力开展,是城区绿化事业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在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过程中,绿化建设坚持突出重点,按照既注重量的扩大,更注重质的提高的工作思路,狠抓各项创建措施的落实。
到2022年底,建成区绿地面积达543公顷,绿化覆盖面积达597公顷,公园面积达135.88公顷,人均公园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均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完成了省级园林城市申报并获得了省厅初审通过。2016年省住建厅专家组对我县创园工作进行了综合考察验收,2017年孝昌县被省住建厅命名为省级园林县城。
近年来,县城管执法局把巩固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成果作为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载体,坚持“增绿提质、逐年推进”的工作思路,精心谋划,加大投入,创新机制,着力打造“天蓝、地绿、山青、水秀”的生态城市景观。
建设三河六岸 筑牢绿化生态屏障
孝昌城区三面环河,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县委、县政府树立区域和全局的观念搞好城市大环境的绿化,抓好城市防护林带风景林地及河岸的环境整治,“三河六岸”自然生态屏障已基本形成,并沿河道外围打造了两处精品绿化生态屏障:1.博士湾森林公园建设。博士湾森林公园以城西环河西岸天然森林为依托,将原河西林场合并,占地约1007亩,其中森林公园面积534亩,分为沿河亮化,水上乐园、沙滩排球、水上游泳场、羽毛球馆、儿童游乐场、健身设施、自然氧吧等旅游项目,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凤凰山绿地景观带建设,凤凰山绿地景观带位于王河桥北,充分保留利用城区东北角自然山体,将原乡土树种全部保留,穿插种植桂花、樟树、意杨,已形成沿河岸近3公里天然绿色屏障。
强化小区绿化建设 创“园林式居住小区”
孝昌城区共有大型居住小区二十多个,这些居住小区大多数是2005年以后新建的商住小区,在这些开发项目报建时,在绿地率的审批过程中,严格把关,在施工过程中由园林部门全程参与进行技术指导,监督实施,确保绿地率达标,已涌现出一大批“园林小区”“生态小区”及“优秀住宅小区”,全洲桃源小区2009年被孝感市房产局评为“优秀住宅小区”,2010年获得住建部颁发的广厦奖,名座花园、龙凤花苑、中实花园、鸿源首府、状元府邸、昌都华府、阳光精英小区等二十多个小区按照“园林式居住小区”标准精心打造,绿地率均超过30%,且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景观效果明显。
提升单位庭院绿化建设 增强绿化效果
单位庭院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绿地系统的基本单元。多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将单位庭院绿化作为搞好城市绿化,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来抓。单位庭院绿化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单位庭院绿地总面积已达51.57公顷,“园林式单位”占50%以上,城区各单位把单位庭院绿化作为改善本单位职工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头等大事来抓,为了使单位绿化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县园林绿化主管部门每年定期组织各单位绿化骨干培训,还定期派专业人员下到各单位指导工作,同时利用城区30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大居住小区和单位庭院绿化规划建设力度,已完成三十多个院内绿化提质改造建设,增加绿地面积10余公顷,推动了单位绿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区县政府机关大院、县财政局、县园税局、县税务局、县教育局等多个机关单位庭院绿地率均超过50%。对于主干道沿街单位有效实施了立体绿化和拆墙透绿、拆屋建绿,分别对城区财政局、工商局、电力局、人行、县政府机关大院、药监局、农发行、县一中、县实验小学等单位实施了拆墙透绿,一律建通透栏杆工程,全面增加绿量和绿视率;同时,在工作措施上,采取见缝插绿、拆墙透绿、拆违建绿、拆房还绿、摆花加绿、消灭基建空置地和实施立体绿化等手段,对举措大,成效好的绿化单位予以鼓励公示并通过新闻媒介推广,不断提高单位绿化普及率和绿化水平,增强绿化效果。
建花园式校园 打造宁静致远意境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更是绿化美化的前沿,校园绿化美化能使全体师生以舒畅的心情投入教与学中去,能陶冶广大师生的情操,净化广大师生的心灵。多年来,城区校园绿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遵循为教育服务的原则,体现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突出个性化。城区现有学校11所,其中县一中、清溪学校在规划建设初期,县园林绿化部门严把设计关,对绿地率进行审核,绿化景观布局上严格把关,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对于苗木搭配、苗木规格、色块布局、景观节点等全程参与,指导监督,确保绿地率超过了35%,苗木品种达100余种,基本形成了乔、灌、花、草相搭配,布局合理,景观效果突出,环境优雅,给人宁静致远的意境。在县一中2012年的校庆活动中,获得了外界一致好评。县二中校址是在原县一中的校址上改扩建的,改建后县二中对校园内绿化进行了绿化提档升级改造,保留了原有的高大乔木,将原有低矮的职工楼拆除建设绿地,极大地提高了绿地率,旧貌换新颜,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置身其中、古树参天、满目青翠、书声琅琅,使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事外。县城区其他学校也在县园林部门的指导监督下,利用有限空间,见缝插绿,进行了提档升级的改造,其中县一中、县二中、县实验小学、卓宇学校、清溪学校等半数以上达到“花园式校园”标准,绿地率达标校园10所,对校园教学环境有了极大的提升,给予了学生一个安宁、舒畅的学习环境。
强公园、景观绿地建设 展孝昌人文特色
公园及景观绿地作为市民重要的文化娱乐及休闲活动场所,对城市化过程产生的种种环境、生态、社会问题可以起到缓解和治愈的作用,有着深层次价值和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孝昌县坚持“依河建园、伴湖造园、建园为民”的理念,按照规划布局,所有的公园及景观绿地建成后,其服务半径基本能够满足500米的要求,目前,已建成投入服务使用的公园为花园广场、官塘湖公园、博士湾森林公园、孟宗公园。花园广场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11000平方米,设计主题鲜明,分区明确,整个广场由前广场、主舞台、文化墙、亲子园、音乐喷泉等区域组成,广场四周绿化带环绕,中南部种植着各种名贵树木、花草,其间点缀着别具建筑风格的凉亭、长廊、按摩石、供游人休闲之余驻足歇息,广场四周分布着各种灯饰100余盏,造型各异,灯饰效果与广场景观相辉映,为市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娱乐休闲场所;官塘湖公园总用地面积415.5亩,其中水面面积300亩,库容10万立方米,公园设计以人为本,师法自然,保持了原有的自然景观,突出水的生命之源,把隆盛花园,全洲桃源居住小区及花园广场融于一体,令居者各享其乐,官塘湖堤岸均采取驳岸处理,绿地景观布局合理,古树名木点缀其中,乔灌花草相互错落,鸟语花香、水清鱼跃、四季皆景,园区内建设园路、沙坑、休息亭、木栈台、紫藤架、亲水平台、情侣亭、湖心六角亭、启闭闸、管理用房及公厕,由于所处城市中心,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推动了城市建设步伐;博士湾森林公园是以原有河岸森林为主体,利用自然水系依岸而建,着重于生态保护,绿色屏障及开发旅游,附属建设宜住的生态度假村。孟宗公园占地55.8公顷,其中绿地面积30公顷,利用江河空旷自然河岸地形,以“孟宗哭竹”典故为主题,充分体现孝文化,园区内设计建设竹园、孟宗雕塑、桂花园、樱花园、银杏园等,引江河自然水系穿行其中,给人一种“水在园中绕,人在园中游”的古文化韵味。城区北京路转盘绿地景观面积为3500平方米,是在2008年改造建设而成的,转盘绿地景观的改造充分考虑了交通安全因素,分为6个版块区域,中心车辆密集穿行处以灌木龙柏栽植为主,定期修剪控制高度,便于车辆通行时视觉开阔,靠人行道侧则以乔灌木分色块搭配,形成有景利行的绿地景观格局。城市出入口景观从一定意义上反映出城市的气势,就某个角度而言是一张城市的名片,孝昌城区出入口景观绿地规划四处,分别是城南景观绿地,城北北京路两侧景观绿地,广电局两侧景观绿地,北滨河大道景观绿地,四处景观绿地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
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公园建设力度,以公园、游园和广场建设为重点,新建了华阳公园和凤凰城、洪力路口袋公园,孟宗公园提质工程、洪花公园建设已基本完工,凤凰山森林公园、七里湖公园、清溪驿站正在抓紧建设中,积极谋划推进“三河六岸”生态文化旅游区(一期)建设,着力构建大中小配置合理、服务功能完善的公园绿地体系,截至目前,城区已建成各类公园绿地11个,公园绿化面积共计135.88公顷。
提务升道路绿化建设 显城市特色风光带
城市景观最直接的反应是视觉效果,要求整洁、整齐、美观、视觉流畅,风格、色彩、造型相互协调。道路不仅编织了城市交通的脉络,也谱写了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文化与繁荣,因此,道路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路绿化建设中,注重建设“线”的精品,园林绿化建设部门结合城区道路不同功能和特点,打造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样板路”和“景观带”,结合分车隔离带,人行道绿带的不同配置方式创造不同的道路景观,使城市景色多姿多彩,突出了孝昌城市道路的特色,按照“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的思路,对城区主次干道共28条路段全部进行了绿化建设,主干道一律建成分车隔离绿化带,绿化带面积达23万平方米,行道树3万余株,同时,按照“一路一品,一街一景”的模式升级改造了花园大道、北京路、平安路、孟宗大道、中天大道,绿化带内增种桂花、银杏、栾树、杜英、紫薇、石楠等景观树2500株,对华阳大道,北京路南段加种了双排行道树共计9000棵,按林荫路模式改造升级了古城大道,汇通大道东端道路绿化,拆除了原建绿化带,加种了双排冠大荫浓的大树,既增加了绿化覆盖率,又拓宽了停车位,同时方便了市民出行,这种新模式,得到了市民的赞誉;对新建的北京南路、河堤路、文华路、古城大道东延伸、孟宗大道东延伸、两型产业园区等道路同步进行了绿化建设,“香化”改造了花园大道、桃园路,种植月季近500株,不断突出城区道路“四季有花,四季常绿,四季分明”的植物景观特色;根据城区绿化缺失具体情况,分别在春、秋两季适时补植补栽,确保绿地内无裸露土壤,行道树无缺株少棵现象,提高了绿地保存率。道路绿化普及率达95%,道路绿化面积占道路总用地面积30%以上,已形成具有特色的城市特色风光带。
精管细养 绿地养护提档升级
三十年来孝昌城区绿化从无到有,从粗放管理到规范管理,为孝昌县的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2009年,孝昌城区绿化管护资金纳入财政支付范畴,管护资金的有力保障使城区绿地养护管理迈向精细化、常态化;2016年,为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绿化管理质量,通过公开招投标程序,择优录取的方式完成了城区绿化养护服务作业承包。形成了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市场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机制,对照养护考核办法和养护标准,对城区公共绿化管护定人定责定区域,采取“日巡查、周汇总、月点评”的方式进行日常考核、监督,建立责任片段考核台账,强化了精细化绿化养护工作,同时借助智慧城管平台,对绿地的全面监控,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了养护效率,养护质量和城市绿化整体水平。
建章立制 可持续发展思路
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拟定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思路,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为目标,2015年编制了《孝昌县绿地系统规划》,2016年编制了《孝昌县城市绿线规划》《孝昌县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为构建“一带三轴三斑八点”的城市绿地格局,形成“三河六岸、四区一核”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定位;出台了《孝昌县绿化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城区绿化建设和管理有规可依,有法可循。加快了城市绿化建设步伐,城区园林绿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城市绿量逐年增加,绿化品位不断提升。
创造舒适优美的环境是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孝昌城区园林绿化任重而道远,与发达城市在绿化整体水平上有一定差距,但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发展,全民共同努力以巩固省级园林县城创建成果为重点,按照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标准,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为主导,孝昌,这座年轻的城市,正以青春的激情,编织一道道精美绝伦的绿色靓装,抒写一首首春意盎然的绿色诗篇,描绘一幅幅令人神往的绿色画卷,倾力打造“三河水系连两湖、六岸景观映孝城”的花园城市。
记者:吴荣
通讯员:张建兵
编辑:王倩
责编:高玉峰
终审:汪海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