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中午,涂某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国际刑警”打来的电话,在准确说出涂某的个人信息后,告知涂某因涉嫌“洗黑钱”构成违法犯罪,要求她积极配合警方工作,将个人的银行卡卡号提供给“警方”,并将里面的钱转入公安机关指定的“安全账户”内,同时提醒涂某因该案牵涉面广,在操作银行卡转账时要选择人少、僻静的地方,不得有其他人在场。
涂某听罢,心中便充满了不安和恐惧。因不会操作手机转账,涂某将家里所有的银行卡都带去了一个偏远的银行,准备直接在柜台操作...
当天下午,澴城派出所接到孝感市反诈中心96110的预警通知称,涂某疑似接到电信诈骗电话。接到指令后,民警迅速通过电话联系涂某,但其手机一直提示正在通话中,值班民辅警一刻不敢耽误,迅速分成两组,分别前往涂某的家中和工作单位,均未找到涂某。
民警推测涂某可能已经前往银行进行转账,遂通过联系其家属和社区干部,兵分三路在城区各个银行网店进行地毯式搜索,终于在老街的一银行把涂某找到,及时避免一起电信诈骗案件。
经民警分析判断,这是一起典型的冒充“公检法”诈骗。随后,民警一边安抚涂某的紧张情绪,一边耐心、详细揭露骗子的诈骗手段。经过民警的及时劝阻,经核实,涂某未造成财产损失。
5月18日,涂女士带着一面“人民警察为人民,及时解救显神威”的锦旗来到澴城派出所,感谢民警的及时劝阻,保住了自己的血汗钱。

电信网络诈骗看似离生活很远,其实往往发生在我们身边,一不小心就会落入陷阱之中。
“你涉嫌刑事犯罪被通缉了......”
“你的身份证异地使用......"
"你的银行卡涉嫌洗钱......"
这些都是冒充公检法诈骗典型的开场白,冒充公检法类诈骗紧跟社会热点、不断迭代升级,造成的损失金额往往较大,广大群众深恶痛绝。此类诈骗让受害人深信不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公民的个人信息,从而在诈骗过程中准确说出受害人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等,具有极强的迷惑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