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推行“三种模式” 创新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

孝昌县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聚焦太子米、果茶、苗木花卉、生态养殖农业“四大特色产业”,创新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探索“以共同缔造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以乡村产业振兴助推强县工程”的基层治理鲜活路径。


党组织建在产业链

健全“纵向到底”覆盖体系

一是聚焦“五建”强体系。按照“性质相同、行业接近、产业互补”的原则,采取单独创建、联合组建、村企共建、挂靠搭建、指导帮建“五建”措施,依托村级党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建立产业链党支部26个,构建“乡—村—链—户”四级组织体系。

二是聚焦“五联”扩效应。通过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联合开展、村级优质资源联合开发、乡村振兴项目联合招商、村级产业联合经营、区域产业品牌联合创建“五联”模式,推动村(社区)党总支之间和产业链支部之间“活动联办、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是聚焦“五重”优服务。按照“应下尽下、能下尽下”原则,推动“人才、资金、土地、技术、平台”五个重点向产业链聚集、倾斜、延伸。目前,依托乡村振兴书院,培养1295名乡村工匠、864名新型职业农民;撬动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8.12亿元;发挥消费帮扶“832”和县电商产业园“双平台”,代销农产品1.7亿元。


联合体嵌入产业链

搭建“横向到边”参与平台

一是行业协会强链。网罗新乡贤、致富带头人等产业能人319人,成立“四大特色产业”协会,聚焦产业、就业和消费帮扶,开展科技服务、市场对接、品牌营销等活动56场次。

二是合作组织壮链。引导3.8万农户加入1295个农民合作社,开展统一生产经营服务。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为基础,依法组建11家联合社,增强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是评选评比活链。以农民丰收节和乡村文化旅游节、孟宗文化旅游节为载体,每年举办“制茶品茶”“园艺技能”大赛等活动,评选技术能人,持续提升农民劳动技能,激发群众参加乡村产业发展热情。


老百姓参与产业链

找准“利益联结”共享路径


一是推行“订单式”联结模式。引导65家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长期购销合同,统一种养标准、农资供应、产品收购、产品品牌,让农户在降低劳动强度和经营风险的同时提高经营收益。如周巷镇成立茶叶联盟,通过保护价收购和利益兜底、利润返还或二次结算等方式,打造楚天凤凰山茶品牌,订单数同比增长39%。

二是推行“股份式”联结模式。村集体、农户以土地或其它资产入股合作社,推进产业规模化连片发展。青山村实行“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按照合作社、村集体、农户6:2:2的比例分红,吸引237户村民共建茶园3000亩,村民每亩增收1500元,村集体年收入达20万元。

三是推行“托管式”联结模式。针对外出务工、劳动力不足或缺少销售渠道的农户,鼓励引导其将土地委托村集体、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代耕代管代种并获得一定托管利益,实现撂荒地有效整治、产业规模化经营和农户持续稳定增收“三赢”局面。2022年以来,全县新型市场主体流转13903亩,村集体代种1794亩。

来源:中共孝昌县委组织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