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们瓦上霜”
经常被用来劝诫人们
管好自己就好
不要操心别人的闲事
人们也总喜欢用一句“不关我的事”
将自己置身事外
但事实上
集体生活中
很多事情都是与你我息息相关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也不单单是靠“上面”规划出来的
湖北开展共同缔造活动
真正变“你和我”为“我们”
变“要我做”为“一起做”
在湖北
许多的好建议、好想法
都是大伙儿自己想出来的!
先行区建设需要依靠基层善治来保障。建设先行区,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涉及千头万绪的问题,需要基层党组织做好凝聚改革共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
先行区建设需要落到基层惠及群众。建设先行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推动更多资源服务下沉基层,真正造福百姓。
具体任务是什么?
青年群体
怎样参与共同缔造?
鼓励团员青年基于共同环境、共同需要,在邻里之间开展互助共建,构建“团组织+青年社团+青年社会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网上青年社群”的社会化动员体系。
通过“青年面对面”“青年信箱”等方式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关注解决青年“身边小事”。围绕青年创业就业、社会融入、住房保障等需求,打造“青年服务社”“志愿公益集市”“美丽小天使”“青年邻里帮帮团”、假日托管等项目载体,帮助青年解决“生活的烦恼”。通过提升“青年之家”的枢纽功能,链接社会资源打造在商圈、楼宇内的“青客驿站”“青年服务站”,让团青工作阵地更加贴近青年的“生活圈”。
健全完善“青年点单”“校地结对”“小手拉大手”、区域联动等工作机制,把蕴含在青年中的力量汇聚起来、资源挖掘出来、能量激发出来,形成稳定的社会功能,实现青年助力基层治理活力提升。
妇女群众如何参与
共同缔造
省市县三级妇联共在125个社区(村)建立联系点,指导开展妇女议事1429次,办成实事1187件,最大限度把妇女姐妹组织起来、发动起来,共同缔造和谐、洁美、健康、成长、富足的美好家园。
做实村(社区)妇联组织,推进组织触角向村(居)民小组、楼栋、网格等妇女生活的最小单元延伸,在城市社区,建立“街道妇联-社区妇联—网格(小区、楼栋)妇女小组-妇女代表”组织架构,在农村建立“乡镇妇联-村妇联-湾组(网格)妇女小组-妇女代表”组织架构,打通联系服务妇女的最后100米。
拓展妇联组织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新业态、新就业妇女群体等组织覆盖,帮助村(社区)建立公益类、服务类、互助类、文体类兴趣联谊小组,努力使每名妇女都纳入组织体系中,做到联系妇女无盲区。
推动将各级资源、项目下沉到基层妇女之家,组织实施好“两癌”免费筛查民生实事项目,依托省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将家爱学院、公益木兰、金凤工程、彩虹行动等特色服务送到妇女儿童身边,确保基层妇联组织有阵地有活动有特色,不断激活基层组织神经“末梢”,
开展全省“姐妹共建 幸福家园”推选展示活动,从今年开始连续3年每年选树100个村(社区),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平台或媒介,通过访、比、评、晒等方式,广泛宣传,上下联动,深度挖掘典型, 将推选展示的过程变成妇女姐妹展现自我、分享幸福、建设家园的过程,引导激励更多妇女加入共同缔造行动中来。
同时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建设妇女民生项目,在各类评选评优和项目建设等方面重点倾斜,强化人人都是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的意识,充分激发广大妇女和家庭参与热情和巨大潜力。
稳妥开展行政村建制调整
不搞一刀切
下一步,湖北将着力构建从村(社区)→村民小组(小区)→湾组(楼栋)贯通到底的基层治理单元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优化治理单元规模
以村民小组(小区)为基础划分网格。按照“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优化网格设置,全省网格实行统一编码。以湾组(楼栋)为单位建立微网格、开展微治理。
完善村(居)民自治组织体系,创新议事协商形式和载体,全面推进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五民工作法”。实施社会组织建功先行区三年行动,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力争到今年底全省社区社会组织突破10万家。
完善社区工作者“四岗十八级”职业体系,推动落实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社区工作者18人的要求,常态化做好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招聘工作,不断壮大社区工作力量。
着力加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各地建设270个集政策宣传、议事协商、矛盾化解、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小区党群服务阵地;支持各地提档升级200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支持各地以村为单位规划建设200个公益性公墓;支持各地实施400个“五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着力减轻村(社区)负担。从现在开始到今年底,集中开展规范村(社区)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专项行动,切实为基层减负。
着力提升社区服务质量。社区服务是社区工作的灵魂。湖北将深入开展“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积极增加社区服务供给,让社区更有温度、更有烟火气。
完整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单元,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对于新建社区。将对标“未来社区”标准,通过提供高品质的生活和公共服务,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来到湖北、留在湖北、创新创业,从而带动湖北人口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裂变、人才涌动、文化传承。
完善建设标准。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按照“三化九场景”思路,构建城市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数字空间,深化社区建设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三化”,即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九场景”,包括未来邻里场景、教育场景、健康场景、创业场景、建筑场景、交通场景、低碳场景、服务场景、治理场景等。
加强规划管理。会同自然资源部门,将完整社区建设硬件设施要求,明确到规划设计条件上,细化到土地出让要件中。加强政策供给,围绕完善功能与营建场景,优化资源要素保障。坚持“运营、艺术、数字”前置,落实“策划、投资、规划、建设、运营”等闭环管理,推动完整社区可持续运营发展。
强化数字赋能。建设数字家庭、智慧社区,让5G、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家庭、进楼宇、进社区。鼓励物业企业搭建服务平台,链接社区周边生活性服务业资源,加强线上线下互动,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的智慧化服务,通过“智治+共治”,提高城市基层治理能力。
开展共同缔造的本质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动群众,尊重群众意愿,与群众协商,让群众做主,动员群众自己干,办群众要办的、想办的事情,真正变“你和我”为“我们”,变“要我做”为“一起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