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县农村公路局原局长张晓波29年来始终将老百姓对美丽农村路的向往,当成工作努力的方向,战严寒,冒酷暑,跑遍了全县416个行政村,用脚步丈量绘制出了一张“孝昌农村路网图”,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基层交通建设者的初心和使命。
近年来,张晓波怀着感恩“三农”的情怀,潜心研究,扎实推进孝昌县“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着力把农村公路打造成带动乡村发展的产业路、管护高效的平安路、服务便民的智慧路、风景优美的生态路。
壁立千仞,群山合围,“锁”在深山中的笔架村,曾经是孝昌县最穷的山村,村民外出不仅要翻越海拔736米的山峰,还得步行数十里。
群众出行难,生活苦,让刚刚担任孝昌县农村公路局局长的张晓波忧心忡忡。为了把路修到群众心坎上,2016年,张晓波历时半年,翻高山,穿密林,入农户,查实情,了解群众心声和发展需求。
张晓波的口头禅是“修桥补路是积善行德的事情”,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过程中路基处理、路面硬化、公路安防等,他都亲自监督,终于修建了一条笔架山的“天路”,让村民走得顺畅,走上致富之路。
“以前路不好走的时候,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连娶媳妇都困难,现在路修好了,我的农产品可以走出大山销往各地,来这里玩的游客也多了,村里的旅游经济也发展起来了。”孝昌县小悟乡笔架村村民刘超说。
农村公路直接服务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和日常出行道路怎么修,群众最有发言权。为掌握孝昌农村公路现状,张晓波跑遍了全县416个村、3520个村民小组。
2018年,正在考察季店乡东西循环线建设的张晓波,亲历了红星桥改建工程的一波三折。
老红星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修的滚水坝,虽不能称之为桥,却是周边四个村过河的唯一通道。丰水期不能走,平时车难过,经常出事故,修桥的事连续四年被纳入孝昌人大议案,最初的设计方案离老桥远,占良田多,且不方便出行。张晓波重视村民意见,请教专家,实地调研,多方协调矫正方案,在老桥下游300米处新建一座7米宽的红星桥。新桥成为贯通季店农村公路西循环线的重要连接点,加快了季店乡西部发展步伐。
“修这座桥是我们盼望已久的,方便了几万人的出行。”孝昌县季店乡红星村村民高银清说。
路到哪里,哪里就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张晓波在任局长七年时间,孝昌农村公路以每年建设近200公里的速度快速推进,总里程达3200公里。因路制宜打造12个乡镇“四好农村路”示范线,18条路总计154公里,总投资2.1亿元。县乡道和通村公路实施提档升级,实现了孝昌农村公路由窄变宽、由通到畅、连片成网、安全便捷的目标,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省、全国示范县。2021年,孝昌县农村公路局获评湖北省“十佳农村公路养护单位”,张晓波被湖北省交通运输厅评为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先进个人。
“‘美丽孝道,孝道昌隆’的农村公路文化已深入人心,‘修桥补路,行善积德’已成社会共识,我的人在路上,办公室也在路上。”张晓波说。
记者:汪海莲 左琦
航拍:余虹 邵亮 丁天乐
编辑:丁珂 李文莉
责编:陈腊梅
终审:高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