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太子米”是孝昌县四大特色农业产业之一。近年来,孝昌县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引领,全面推进“太子米”产业链发展。
该县规划,到2025年将实现中高档太子稻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全县稻米生产、加工销售产值过亿元企业4家以上,发展“孝昌太子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企业8到10家,把“孝昌太子米”打造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力的地方区域公用品牌。
即日起,荆楚网将推出“小米粒 大产业”系列报道,孝昌融媒将同步转载,敬请关注。
一串串饱满充实的金黄稻穗,一排排整齐有序的收割压痕,这是今年孝昌县太子稻种植户共同绘出的一幅秋收画卷。
“太子米”原产于孝昌县邹岗镇太子岗一带。相传,曾有仙人在此定居,用金牛、金耙耕耘播种,因为在山石上留下了四个牛蹄印,所以当地百姓称此山为牛迹山。唐高祖李渊微服南巡经过牛迹山,品尝该地稻米后,赞不绝口,回京便赐给皇太子品尝,皇太子食后尤为喜爱,成为太子主食,因而得名“太子米”,后被历代皇朝列为贡米。
经鉴定,孝昌县“太子米”含有锌、钙、磷、铁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特别是被誉为“生命之花”的锌元素,高于其他普通米3至5倍。1991年被评为全国“五大优质米”之一,1994年荣获“全国农副产品博览会银质奖”,2006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2009年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孝昌县副县长殷国武介绍,近年来,孝昌县委、县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乡村振兴“三项行动”工作部署,结合资源禀赋,确定“太子米、果茶、苗木花卉、生态养殖”四大特色产业链,太子米产业链由县委书记担任链长。该县还出台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工作方案,由县财政每年预算2000万元奖补市场经营主体,推动四大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该县通过撂荒地整治,盘活了6924亩土地,同时对“孝昌太子米”生产全流程进行奖补,吸引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示范种植,每种一亩太子稻补贴100元,收购价每斤达到了1.8元,为农户和种植大户的增产增收提供了保障,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邹岗镇林场新村前的一片土地原本撂荒,通过摸底调查,平整修复,田块归并,以及龙头企业流转、合作社代耕代种、村委会集中耕种,如今已经是一片太子稻海。
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鑫波农业公司在花园镇齐龙村流转农户撂荒地632亩,规模种植太子稻。为鼓励农户种植太子稻,该公司与农户签订包收购协议,涉及面积达1.1万亩。
邹岗镇三合村种粮大户卢少学看到“太子米”市场前景不错, 今年种植了太子稻300亩。他说,今年收成还不错,一亩田在1000斤左右,加上政府提高了收购价格,给了补贴,每亩田增收在300元以上。
殷国武说,今年孝昌县“太子米”种植面积达5万亩,年产量达2.5万吨,“孝昌太子米”已成为孝昌县农业产业兴旺的一张名片,带领孝昌人民走上致富路,奔向幸福美好生活。
来源:荆楚网 孝昌融媒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