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巷镇青山村:共同缔造聚合力 让“青山”变“金山”

自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来,周巷镇青山村以“茶韵青山、共同缔造”为主题,扎实开展知青点共同缔造活动,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在周巷镇青山村,村书记张国勇与该村的党员群众一起开怀畅谈,详细了解村民意愿,与群众探讨建设和美乡村要点和重点。

“希望把我们村的环境搞好,美化村容村貌。”村民胡国栋说。

“要把路修好,深挖塘堰,解决水源问题,这样能保证茶叶的收成,发展好产业。”村民胡金安说。

“共同缔造”规划是龙头。在前期规划编制过程中,村“两委”干部、村民理事会成员、第三方设计团队、产业专家以及群众代表组成工作专班,通过共同缔造议事会、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共同探讨规划方案。

“通过前期广泛走访群众、开展共同缔造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收集群众意见,了解群众的想法和需求,综合考量,共同明确了‘一心一环四个示范点’的规划空间布局,‘一心’是指青山村共同缔造示范点综合展示中心。‘一环’是指周巷镇北部周青线、知青路产业环线。‘四个示范点’是指胡李咀‘共享’理念示范点、公牧山茶旅融合示范点、知青文化教育示范点和孟宗文化研学示范点,确立了青山村发展的‘大方向’。” 周巷镇青山村党总支书记张国勇说。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设计团队实行“驻地专家营”服务模式,专家团全程驻村,和村民吃住在一起,倾听村民的“真心话”,动态调整设计方案,让规划设计更接“地气儿”,汇集各方共识,画好决策共谋的“同心圆”。

“当时,我们的设计团队来和村民进行沟通时,大家希望保留一些知青元素,结合这些元素,再对村庄进行开发。在综合规划后,我们才确定了知青点的实施落地方案。”武汉蛙舍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法人叶先仲说。

“设计团队经常和大家一起探讨知青文化,讨论如何打造知名度。有时候,我也会提供自己的想法,以供他们参考。”村民刘幼明说。

“共同缔造”核心是推动产业振兴。青山村以建设周青线万亩生态茶园为目标,制定了《十里茶叶长廊产业发展规划》,建设了5公里产业环线。目前,企业与青山村签订了《村企共建合作协议》,共建茶园1000亩。其中,新建茶园基地500亩,改造老茶园500亩。

“目前,我们已新建150多亩茶园,2.8公里环形的机耕路,即将完成整地。下一步,将安装涵管和铺设水管。”梦里花园花木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村企共建专班负责人吴永辉说。

为打造连片茶园,村“两委”积极与群众沟通,通过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流转土地用于茶园建设。村民胡学明自家的茶园正处于受益状态,得知村里的统一规划后,主动把田块流转出来。

“为了村里的建设效果,我把地让出来了,我们很支持他们的工作。”村民胡学明说。

为了达到整体效果,“很多农户把已建成的茶叶田让出来了,把投产的茶叶迁移到外围了,把菜地也拿出来了,这让我们非常感动。”梦里花园花木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村企共建专班负责人吴永辉说。

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青山村创新“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基地”的“村企共建”“622”模式。企业负责基地建设、管理、运营;村委会负责流转土地,组织农户一起入社;农户以土地入股,实行就近就业,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每家每户都入股了,都有分红,这有助于大家的发展 ,我们特别支持。”村民胡学明说。

“通过开展村企共建,村集体和农户每亩茶园每年比以前增收3倍多,形成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农户增收、企业增效的三赢局面,实现了‘资源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目标。”周巷镇青山村党总支书记张国勇说。

“共同缔造”关键是盘活村庄资产。青山村以“乡村经营”为理念,将孟宗文化、知青文化与茶文化有机结合,建立“企业+村农业公司+社会资本+农户”的“乡村经营”模式。

“我们以知青文化为重点,重点打造知青民宿。前期我们与农户协商,大家非常支持。目前,已经签订12份协议,现在正在进行前期的打造阶段,马上打造好两户样板间,预计在2023年1月投入运营,我们将在明年打造完剩下的十户,争取把知青点建设成知青文化民宿的样板点,通过市场化的运营,给农户和公司带来效益。”湖北孟宗文旅开发有限公司项目专班负责人张玉晓说。

记者:康洪洲

编辑:李莎莎

责编:陈腊梅

终审:李健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