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不到一个月时间,玉米已经长得有半人高了,没想到荒地开垦后这么肥沃,今年估计能收个几千斤玉米。”7月14日,季店乡丰联村党总支书记叶记文眼里透着浓浓笑意。
玉米长势良好
几个月前,丰联村面积达30亩的撂荒地还是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的状态。今年以来,季店乡政府开荒整地,大力推动撂荒土地流转到村集体,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在村委干部的细心培育下,首批种植的玉米即将迎来大丰收。
栽种的玉米作物
季店乡本有着丰富的耕地、岗地、林地和水面资源,但由于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无人耕种,导致土地撂荒严重。
在该乡光明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走访调研中感触良多:“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关乎一方发展,土地没人耕种,谈何乡村振兴?”大家一致认为,要推动当地农村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就必须做好撂荒地流转这篇文章。
撂荒地整治
为防范风险,工作队与季店乡政府商议,决定以村委会名义将撂荒土地流转到村集体,开展特色农业种植。
翻耕后的撂荒地
土地经营权交出来之后能收回来吗?针对村民的顾虑和心结,工作队和光明村两委趁着农闲,走村串户,召开屋场院子会,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讲解土地流转的好处。
在村里的小操场、榕树下,伴随着昏黄的灯光,队员们耐心细心为村民解释疑惑,宣讲政策利好,顺利完成流转。
土地有了,项目也有了,启动资金如何解决成了难题。空等帮扶资金到位,恐怕无法赶上季节,影响收益。
光明村两委干部6人自行筹集资金28万余元,用于土地流转承包费、购置旋耕机、购买种子和农作物肥料、人工劳务费等支出。村级第一期已完成开垦荒地210亩,其中种植水稻104亩、芝麻50亩、花生4亩、玉米52余亩。第二期300余亩地已完成流转开荒,计划下半年种植油菜和小麦。
现如今
在村里的田埂上
远目眺望
可见稻浪滚滚
农作物长势喜人
撂荒地作物长势大好
截至目前,季店乡14个村(社区)共发动村干部50余人参与撂荒种植,已种植面积500余亩,是撂荒整治种植主力军。
今年以来,季店乡把撂荒地整治作为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重点工作之一,召开屋场院子会30余场,引导群众自种面积达400余亩,共计投入40多万元用于整治撂荒,整治荒地有1100多亩。
撂荒地种植农作物丰富多样,以耐活为主,主要有水稻、花生、玉米、高粱、棉花、绿豆、芝麻、黄豆等品种。整治以线带面辐射开展,重点围绕S261、S243、丰光大道沿线消除眼球上的荒地,充分撬动整合三支队伍力量,精准灭荒,确保开荒能种、可种、有收。
下一步,季店乡将重点从群众和种粮大户这两个群体进行挖掘资源,在村两委示范带动下,充分撬动群众种粮主体积极性,加强土地监管,确保土地不抛荒、不浪费、有人种,让群众饭碗装自己粮食,打造优粮季店。
记者| 彭扬
通讯员 | 郑婉君
编辑 | 胡可
终审 | 汪海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