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大棚种植的豇豆,口感佳、营养好,价格比较高,但是很抢手。”日前,在孝昌县观音湖旅游度假区金盆湖村蔬菜种植基地,一捆捆现摘的豇豆正在打包装箱。该村党总支书记、合作社负责人戴建伟介绍,这些豇豆第二天早上就会在武汉的生鲜直供超市供市民选购。
近年来,孝昌县观音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坚持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围绕建强一个村级好班子,领出一条生态产业发展好路子,专注“一村一业”、专攻“一村一品”,实现了村民增收、集体增资、社会增效。
“坚挺头雁、坚强堡垒、坚实骨干、坚硬作风,这要作为一条硬杠杠。”去年村“两委”换届,观音湖区党工委书记刘国琼参加了全区8个村的动员部署会,每到一村,他都反复强调“四坚”标准。2021年,观音湖区获评全县村“两委”换届突出单位,村干部年龄、学历整体优化,具有一技之长且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占比达到85%。
观音湖是孝昌县城区的饮用水源,既要保护“一湖清水”,又要追求最佳的农业经济效益,这早已成为该区干群的共识。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提高村民收入,金盆湖村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利用中省集体经济扶持项目资金50万元,流转土地30亩,建成32个蔬菜大棚。合作社探索市场投资主体占股65%,村集体占股20%,农民土地占股10%,技术人员占股5%“四权入股受益”模式,破解农业项目投资大、见效慢等难题,实现四方“共赢”。在村党组织的引领下,合作社实现蔬菜品种、技术指导、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四个统一,打造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观音湖”牌系列蔬菜品牌,今年上半年产出的豇豆、南瓜、辣椒等直销武汉3个菜市场,集体经济收益3万元。
“产业行不行,关键在于班子硬不硬。”观音湖区熊畈村党支部书记管大平说,前几年村里软弱涣散,不要说搞产业谋发展,基本上就是守摊子混日子,2018年换届后,花了一年时间盘班子整队伍,现在干部齐心、群众支持,村集体把800亩油茶基地盘活了,又种植了30亩绿茶。
“目前,我们村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办法,引导群众种植大棚瓜果,不仅价格高,还不愁销路,村中有不少村民通过土地入股、技术入股、雇佣或合作等形式加入合作社。全村除现有16个大棚外,今年还计划新建大棚16个,7户村民与合作社签订了包销协议。”铁岗村党支部书记汪元安介绍,铁岗村河滩地适合种西瓜,甜香脆沙远近有名,今年产量20多万斤,市场供不应求。
近年来,观音湖区党工委千方百计引导各村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大力推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现资源再利用,在减少种植肥料成本的同时,维护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洁,初步形成了金盆湖村大棚蔬菜、铁岗村瓜果、熊畈村油茶(绿茶)、柳林村莲藕、陈井村桃李、观音村药材种植、小悟山村和会亭河村猕猴桃等一批区域性特色生态产业,基本构建了“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
目前,该区共发展大红桃、玉皇李、猕猴桃基地1000亩,绿茶基地3000亩、油茶基地6000亩、玄参药材基地500亩,板栗基地10000亩,真正形成了村村有产业、季季有果蔬、户户有收入的产业格局。今年,预计八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8万元,同比增长37.3%。
“观音湖区党工委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立足优势、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建强村级班子,引领产业发展好路子,探索出一套符合观音湖实际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密匙’,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基础。”刘国琼说。
来源 | 湖北日报
通讯员 | 王毅、代立嬉、吴梦佳
编辑 | 李文莉
终审 | 罗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