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业先锋丨沈腾:乡土产业持“链”人

4360家农户、175个企业、40多名创业青年,有一个共同的合作伙伴,他就是团中央、人社部表彰的“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沈腾。

沈腾今年31岁,孝昌县周巷镇人,2013年回乡创业,先后创立了益华农、创客中心、楠腾苗木等8家公司,公司资产近2亿元。他还牵头成立孝昌梦里花园花木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后称联合社),带领一帮创业青年,展现出强大活力,正激荡着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

2月23日,沈腾在他的创客中心接受了记者采访。一年前,沈腾向记者描绘过的创业愿景,正在变为现实。

他一手建立了乡村特色农产品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他的产业链接了千家万户。他是乡土产业的持“链”人。

三大绿色产业,打造产业链

孝昌县周巷镇资源禀赋深厚,形成茶叶、油茶、苗木三大绿色产业。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当地种植的苗木以“大路货”“低端货”为主,经营模式集中于买苗卖苗,粗放而单一;茶叶品牌分散,加工粗放;油茶只能卖果子,需送到黄陂、大悟代加工。

经过4年发展,联合社产业基地规模超过7万亩,年产值超过2亿元,年提供就业30万人次,发放工人工资超过3000多万元。沈腾说,如今,孝昌县的苗木花卉已形成了园林设计、施工养护、园林资材一条龙服务,统一区域公共品牌“梦里花园花木”。

油茶精炼车间已建成,生产可供出口的二级山茶油,填补了孝昌无精炼油茶厂的空白,将油茶的产值由130万元提升到370多万元。同时,联合社还将全县11家油茶种植企业整合在一起,统一品牌“青谷驿”。

联合社还通过组建茶叶联盟,将周巷及周边乡镇51家茶企业整合在一起,共同打造“楚天凤凰山茶”,并将茶叶生产设备由二代机升级到四代机,在茶叶提档升级、品种更新迭代、红绿茶加工形成全产业链。

统一品牌,抱团发展,产业迅速壮大。沈腾说,目前联合社已有1家国家级合作社、3家省级和3家市级龙头企业。

为农副产品找出口,建强供应链

黄峰是周巷镇的“苗二代”,他是加入联合社的创业青年之一。在周巷镇观双线旁,10个草莓大棚一字排开,前来摘草莓的人络绎不绝。黄峰说,这些大棚和10多亩土地是沈腾提供的,免5年租金。

像这样的种养殖基地,联合社共流转土地640亩,种植了草莓、蓝莓、樱桃、黄桃、猕猴桃、翠冠(梨)、葡萄等品种。目前,与联合社产生合作的农户达4360家,合作的企业由成立之初的113家,增加到175家。

沈腾说,他将从这4360户农户中,精选1300户与联合社的主产业“绑”在一起,在农村金融、产品统购统销等方面深度合作。他还将积极推动村企共建,将村集体特色产业与联合社主产业“链”在一起,带动农户和村集体增收。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建立稳固的供应链很关键。”沈腾说,他将针对外地商会、城市消费、机关、学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等,建强供应链,让农产品充分对接市场,同时增强农副产品附加值,以市场标准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培养乡村领头雁,构建人才链

沈腾的创客中心,与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合作,成立了孝昌乡村振兴书院;省人社厅也授予创客中心“湖北省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园”,这里还是省市县农村党员实训基地。

领头雁和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沈腾说,孝昌乡村振兴书院每年从村支书、返乡创业青年、农村党员中,挑选50人送到华中农业大学去学习。中心每年还通过各类培训活动,培养乡土人才1650人次。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人才振兴是关键。产业发展了,将会产生虹吸效应,吸引更多的人才回乡创业。沈腾说,这是解决乡村“空心化”、产业“空心化”的有效手段。

记者:左砚文、鲁伟龙、李传维、周洪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