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陡山乡陆丰村依托当地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
在陆丰村,祝大平是家喻户晓的名人。他苦学养鹅技术、从贫困户蝶变为致富带头人的故事激励人心。每天,看着成群的大鹅,像一朵朵白云飘在村前村后,“嘎嘎”地唱着歌,祝大平都难掩内心的喜悦。一只只大白鹅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渐渐长大,也在助力他一步步走上小康路。
“现在品种改良了,最好的就是浙东鹅,可以长到九斤半左右,好卖,很抢手,一只鹅能卖到90到100元,利润25元左右。去年养了5000多只,赚了十几万块钱。今年行情也可以,我已经养了3000多只,下一批计划再养5000多只,销路不愁,还没养大的时候,就有人预定,浙江、江苏、安徽那边的收购商都直接开车子来找我。”陡山乡陆丰村养鹅大户祝大平说。
马大勇是陆丰村的养牛大户,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牛舍打扫卫生、喂料,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在悠闲地吃着草料。马大勇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通过发展肉牛养殖,不仅自己脱贫致富,还成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带领其他村民一起养殖,共同致富。
“我从2014年开始养牛的,刚开始养了20多头,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接近了50头牛,养的牛是本地改良的品种,一头牛的利润大概是四到五千块钱左右,因为我们是自己种草,再加上放养,所以成本相对低一些。随着养牛数量的增加,我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我相信通过养牛,日子会越过越好。 ”陡山乡陆丰村养牛大户马大勇告诉记者。
近年来,陡山乡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引进重点企业和资金扶持、合作社带动等方式,不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
记者:黄一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