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乡村——“新春走基层 返乡创业正当时”报道小记

如何将农产品变为商品,从周潇和姚超君的创业故事中,或可找到答案——

孝昌农产品丰富,但大多是提篮小卖,更谈不上产业化。周潇把市场思维带到乡村,将孝昌豆丝做成“爆款”。

90后大学生姚超君,通过拍摄小视频,让天门美食和农产品通过“楚乡君君”抖音号销往全国。

他们的创业故事各不相同,但所经历的痛点,却有相似之处,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敢于突破时间与空间

“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啊!”这是一位网友看到这组全媒报道后的留言。

如何让被报道的每一个对象都可“触摸”?仅仅通过图文报道,或许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而通过记者手中的视频镜头,能将观众带入到一个个可“触摸”的创业现场。

于是,一位位全媒记者从幕后走到台前,纷纷“出镜”。在恩施大山深处,记者雷闯与采访对象廖俊华在茶园里边走边聊,融情融景于一体,为观众讲述将家乡茶叶卖给“茶颜悦色”的故事;在潜江,记者宋效忠以“为何冬天也能交易鲜活小龙虾”开头,通过精心设问,行进式采访,带领观众走进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以新奇感、现场感吸引广大网友。

记者夏中华第一次出镜,在鄂州梁子湖畔采访600多亩撂荒地如何变成花海。短短4分24秒的视频背后,是长达8小时的拍摄和三天的剪辑。

记者胡琼瑶在采访中发现,周潇不只是帮农户卖农产品,更注重培养他们的互联网思维。在视频的结尾,胡琼瑶特意以记者点评的方式,提炼了这一观点,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长路奉献给远方,江河奉献给海洋,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乡村。“新春走基层 返乡创业正当时”全媒报道通过湖北日报全媒体平台,为读者、网友展开一幅乡村振兴的多彩画卷,那些对乡村的期待、对土地的眷恋、对家乡的热爱,可感可触摸。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