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文旅农融合优势 倾力打造西部魅力乡镇—专访花西乡党委书记刘顺

花西乡依托本地文旅农优势,以城镇化建设为核心,以武汉城市圈发展为引领,以产业为基础、规划为龙头、项目为重点,倾力打造“农业现代化、产业规模化、文旅特色化、生态宜居化”的西部魅力乡镇,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宜居、美丽”的新花西。今天的《竞进起航·乡镇区、部门党组织书记全媒体访谈》系列报道,播出对花西乡党委书记刘顺的专访。

花西乡党委书记 刘顺:

花西乡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特色小城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按照“一规划、二建设、三管理”的步伐稳步推进功能镇区建设。

一是合理规划,花西乡立足本乡实际,围绕公共环境、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城镇风貌、产业发展五个方面制定了“擦亮小城镇”三年行动方案,做到无规划不建设、无设计不施工,避免盲目建设。

二是建设跟进,相继完成了农村垃圾市场化、路面硬化刷黑、供水系统完善、集镇公厕新建、太阳能停车场新建、生活污水处理以及和平广场新建等大型工程,集镇面貌焕然一新。今后,花西乡将继续按照“擦亮小城镇”方案施工建设,重点围绕S261外迁、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农机站建设、应急中心建设、光伏发电站建设等项目,全面提升集镇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质量。

三是强化镇区管理,既要建得好也要管得好,后期花西乡将组建综合执法队伍,集中整治集镇乱搭乱建、乱停乱靠、乱堆乱放行为,确保“擦亮小城镇”时时刻刻擦得亮、擦得美。

花西乡从全域出发,按照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全线铺开三步走战略,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资源打造“和美乡村”,力争做到一村一美景,一村一特色。

花西乡立足本地“交通、景观、文化、旅游”四大特色,计划将花邹线打造成“三段、五路、六节点”的绿色长廊,使之成为传承花西文化、服务花西经济发展的绿色慢行之路。像蔡家古井、塔潭寺、界河渡槽等著名旅游景点都集中在这条路线上,建成后花邹线将是花西的入户形象大道,也是花西乡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下一步花西乡将依照“三段、五路、六节点”的规划,全面打造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村庄美丽、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近年来,花西乡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进乡级经济产业发展,推动本土企业发展壮大。其中宏展烧结砖项目、花西景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架子山茶叶基地、湾湖蔬菜基地、林徐6兆瓦光伏基地等企业项目在花西蓬勃发展。花西正在洽谈的华润孝昌花西农(渔)光互补光伏、湖北鑫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肉牛养殖项目也即将落户花西。此外,花西利用孝洪高速孝昌西高速口的优势,积极融入武汉城市圈发展,积极承接武汉城市圈外溢产业。

我们将结合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县党代会精神,围绕“现代农业、实力产业、特色文旅、生态宜居”等四大方面,推动全乡高质量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六大产业”。依托花西现状,从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产业、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壮大健康产业、积极提振建筑产业等6个方面着手,不断提升产业实力。

二是积极推进“四大行动”。持续开展绿满花西、人居环境整治、推进路长制示范创建、实施擦亮小城镇等四大行动,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助推乡村振兴。

三是狠抓落实“三项行动”。花西乡将以功能镇区、和美乡村、实力产业为抓手,着力建设农业大乡、产业强乡、生态美乡,有力推动“三项行动”落地落实。

四是持续优化经济实力。抓好栗林、大胜、老兴“一线一点”,按照规划先行,打造重点、统一风貌、突出特色、设施完善的标准开展试点建设,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来积累经验,营造氛围,积极稳妥地推进村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五是加大公共服务投入。配齐设施、完善机制,切实改善村湾环境,提升集镇品位,将花西打造成“美化、亮化、绿化、净化”的宜居乡镇,再创几个生态示范村。(记者:李家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