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陡山乡建中村的惠洋电器加工厂车间,村民们正在埋头干活,一派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小小车间,既帮助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也满足了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的愿望,更为他们的致富奔小康增添了亮丽底色。
对许多农村群众来说,家门口缺机会,出远门有顾虑,想在家门口就业,就需产业托底。陡山乡建中村的惠洋电器加工厂车间建立起来以后,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村民们在车间里加工引线穿PVC管和热缩管、BD电机后端盖,简单易学好上手。车间开到家门口,为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我们都是本村的,村里开了一个厂做引线,我已经做了半年了,一个月能挣一两千块钱,都是手上活,也不累,自家的田也种了,家里的老人孩子都照顾了。”陡山乡建中村村民王凤娥说。
组装工艺简单易学,村民们可以到车间上班按件计酬,也可将零件带回家加工。今年70多岁的村民徐怀芹便一直跟着干,由于年纪大了腿脚不便,没法每天去车间,他便把零件带回家里,发动全家老小一起干。
“在家就能做,减轻了孩子的负担,家里的人也可以帮忙做,一个月能赚一两千块钱,感谢党感谢政府,我这么大的年龄还能做事儿赚钱,感觉很幸福,很高兴。”陡山乡建中村村民徐怀芹说。
据了解,加工车间采取“岗前培训+固定就业+灵活就业”的模式,聚焦老人、留守妇女及弱势群体,通过现场实训、上门服务、一对一指导等方式, 解决了一批留在家乡人员的就业难题,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让村民上班持家两不误,日子越过越红火。
“现务工人数有57人,贫困户11户17人,目前人均工资在1500至1800元左右,这个电子加工厂半年累计发放工资20多万元,主要是从事湖北惠洋电子公司的加工引线手工活,让在家的留守的人都动起来,有事儿做,带动就业,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陡山乡建中村党支部书记徐巍说。
记者:黄一阳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