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观音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设计、因地制宜出特色,重建设、因势利导巧投入,重效果、因陋就简锁乡愁,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与文化旅游结合的新路子。
日前,记者来到观音湖风景区,公路沿线摆放着格式梗样的柴堆,有粮仓、长城、房屋,还有一些写着字的造型,承载着广大农民朋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观音湖柳林村,一位正在堆柴火的老人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经采访得知,他名叫胡松舟今年60多岁了,在之前观音湖组织的差役比赛中拿了奖,让他爱上了“堆柴火”,谈起他的柴火故事,他津津有味。
观音湖区柳林村村民 胡松舟:假如你要做这个船,下面架子就要搞成这个船的形状,我们这个农村河里比较多吧,看得多,脑子里就有这种图形吧,再把这个柴火锯断,然后把它劈开,搭成这个造型,自然就这样形成了。
观音湖在推进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以农村原生态的柴火为原材料,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将柴火堆放成一个个的造型,不仅避免了乱堆乱放,还美化了环境,形成了一个个小景观。
观音湖区党工委书记 刘国琼:我们这个地方是一个山区,山区家家户户都要烧柴火,都会从山上弄柴火下来,你进来一看,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这个东西,这是他劳动的东西也是生活的东西,但是乱堆乱放不美观,从这个角度我们就觉得要怎么样把他们搞漂亮,搞得整整齐齐的,让游客看了以后看的舒舒服服,基于这些考虑我们就搞了这样一个创意。
据了解,观音湖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民意、留住乡愁、突出特色,注重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和创意,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元素上下功夫,增强旅游服务功能。村庄干净整洁,民居错落有致,满眼绿树红花、碧水蓝天,彰显了观音湖特有的恬静优雅之美。
观音湖区柳林村村民 胡松舟:我们是尽心尽力的把它搞好,把环境搞好,这个旅客多,跟我们地方经济带来一定的合力,下一步我们打算进一步完善,把它搞得更好,更美。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观音湖没有扔掉老物件,没有拆掉老房子,而是把这些有历史的东西保留了下来,作进一步包装提升,留住了美好,锁住了乡愁。在改造中积极融入更多现代时尚文化元素,让新旧文化在农村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观音湖区党工委书记 刘国琼:十九大的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讲了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乡村振兴,过去对乡村旅游开发基本上就是大拆大建,这个事实上是不可持续的,我们觉得应该在乡村原有的基础上发现乡村的价值,一个村庄形成一般就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一定有它的价值,第二个就是它的文化,一个族群能在那个地方生活下来、传承下来一定有它的文化东西在里面,我们不能把这个东西丢了;第三个就是差异化,就是从熟悉的地方走向陌生的东西。
通过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各村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学习借鉴先进村面貌改造提升经验,强化群众主体意识,激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大群众积极配合做好各项建设工作,增强了干群协同创建美丽乡村的原动力,凝心聚力打造除了“美丽乡村+文化旅游”的生动样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