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重访贫困乡|刘胜勇:偏远山区村民的健康守护神

这里是小悟乡石堰村,记者看到这个村落是四面环山。从乡政府出发,到石堰村时经过了一条只有一车宽的乡间小道。在这样一个偏远的山区里,有一位村医,他20多年如一日。坚守在这里,守护着村里老老小小的健康。

“赤脚医生”似乎已成为一个时代的温馨记忆,如今,仍有不少人还在坚守。刘胜勇,1971年出身的他是小悟乡石堰村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地区医疗卫生资源匮乏的小悟乡,医生是每个村里稀罕职业。

小悟乡石堰村村医 刘胜勇:我家里到我这代是四代从医,从十几岁就看着我的父亲给一些病人看病,当时看病是相当困难的,都是走的来或者用板车拖过来,看着那些人也不容易,所以我就决定留下来,接替我父亲的事业,为当地人服务。

刘胜勇告诉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想过出去闯一闯,外面精彩的世界对他也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当他看到本村农民看病就医困难、预防保健工作无人承担时,他暗暗下定决心,留在村里担任乡村医生。

小悟乡石堰村村医 刘胜勇:当时跟我们一起的人都在外面打工,我是看着当时的条件,病人们都相当不容易,看病非常难,再我的父亲年龄也大了,也缺少一个医生,所以我坚持留了下来。

就这样,刘胜勇接替父亲来做村民们的守护神。好学的刘胜勇上过电大,也参加过县里举办的培训,通过不断的学习拿到相应的行医资格证。

小悟乡石堰村村医 刘胜勇:刚开始学医的时候,主要是跟着父亲学习中医,经过长期的学习之后,发现中医对一些急性的病都太慢,所以我又自学了西医,再又根据村里病人的需求,卫计局组织培训学习西医,再就是自己又参加电大,考了西医职业助理医师,现在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为广大村民服务。

现如今,刘胜勇的小小卫生室也有模有样,但是刘胜勇告诉我们,以前条件相对较差,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政策的支持,小卫生室也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小悟乡石堰村村医 刘胜勇:条件非常艰苦,房间都非常窄,有一个小房间非常拥挤,卫生也不好,从2009年国家开始实行卫生建设基金过后,扶持了2万块钱,我自己添加了12万块钱,做了现在的一间200多个平方的卫生室。

一个200多平米的小卫生室,服务着附近三个村的村民们,在行医二十多年中,刘胜勇说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看见病人痊愈后脸上的笑容。

小悟乡石堰村村医 刘胜勇:特别高兴的就是治好病人之后感激的时候,这是最开心的,记忆最深的是别人专门从外地 ,写了一幅匾(字)送给我,这时候人非常自豪,非常开心,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种安慰。

采访中,刘胜勇的笑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给我们传递的是一种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正能量,他也会一直坚守着这个他付出了整个青春的卫生室。

小悟乡石堰村村医 刘胜勇:从九六年到现在也行医了20多年,对村民也留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他们了,所以就坚持留下来,继续干下去。

虽然没有便利的交通,也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但是刘胜勇确选择默默的扎根基层。从最开始的骑自行车出诊,到现在用了自己的村卫生室。时代的变迁,却没有改变刘胜勇的初心,他愿意一直一直守护在这里,做村民们的健康守护神。

记者手记

接手村卫生室的时候,刘胜勇只有24岁,二十多年间的日日夜夜,刘胜勇一直坚守岗位。奉献小我,成全大我,这是刘胜勇的选择,也是无数个甘愿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村医们的选择,谢谢你们,是你们见证者着时代的变迁,也诠释者什么叫最美村医。

(作者:肖潇 董维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