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重访贫困乡|在小悟乡万冲村,有一种温暖叫“精准扶贫”!

1、精准扶贫不扶懒汉之茶园深思

  孝昌县小悟乡万冲村位于大别山南麓余脉,属典型的丘陵地貌,村与国土面积2.2平方公里,辖3个小组,群村共156户746人。由于受地理位置偏远、自然禀赋差的先天条件制约,加上规划缺失、投入不足等原因,该村基础设施不配套、无支柱产业、村民增收困难,全村处于欠发展状态。

从发现到挖掘

  “如果身边的事、眼前的事都做不好,那别的事不用谈了”,县烟草局驻万冲村的工作队员孙卫新这样说到。在进入万冲村活动室和广场的水泥路旁,万祥君的茶园甚是打眼,从活动广场望去,他的茶园被一左一右两家茶园包围着,却只有他的是杂草丛生,一片荆棘,与其他两家形成鲜明对比。

  据了解,那是二十多年前老一辈留下的茶树,万祥君的一片荒废了多年。看到这番景象,孙卫新陷入深思:一来是村里正在建设茶叶基地,却出现老茶园荒废现象。二来是想因地制宜,寻找因茶致富的脱贫手段。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孙卫新马上开始着手此事,首先就是要做好茶园主人万祥君的工作,了解他的想法。

把懒汉变能手

  据了解,万祥君本人无正式工作且妻子患有宫颈癌,两人还带着两个孙子,三个儿子都在外打工。种的三斗粮食只够自家人吃,没有劳动收入,平时到处在村里闲转打散牌,从没想过要自己去创收。

  该用何种方法做好万祥君的思想工作让他主动起来呢?这是让孙卫新苦思冥想的事。“你自己家茶园不管我就先来管管,看你最后动容不动容”。就这样,孙卫新想到与万祥君签署一份关于茶园的协议,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万祥君主动投入到自家茶园的管理中。

  想到就做,可思想行动都懒散惯的万祥君拒绝了接连三次入户的孙卫新提出的协议。第四次的时候,再拗也拗不过孙卫新的万祥君被这种执着精神打动了、妥协了。最后两人于7月28日达成一份书面协议:由孙卫新出资负责给茶园破荒,清理杂草和荆棘。后期维护和管理则由万祥君负责,如果未达标则前期管理费全部退回。协议达成后闲不下来的孙卫新第二天就找村民开始动工,花了5天时间除荆棘除杂草。

  万祥君说:“人家驻村干部为了帮我,花了两千元帮我把茶园清理干净了,我再不把茶园管理好,对不起人家呀”。

  懒惰的心被重新被唤醒,打开心锁的万祥君成功摆脱懒汉身份变身“勤快人”,花费了790元,增添了绿篱机,经常早上五点就起来给自己五亩大的茶园进行整理,一直忙到八点多才回去。焕然一新的茶园与两间茶园并肩成了村活动室和广场的一道靓亮丽风景。

造好茶园造福全村

  孙卫新给我们算了这么一笔收益帐。到茶叶成熟期的时候,采茶每人七十元一天,制茶每斤五十元。万祥君的五亩茶园总共可收入两万元,其中一万六是支付给村民帮忙采茶制茶的劳动工资,剩下四千是自己的纯收益。破荒了五亩田,不仅万祥君能受益,为其劳动采摘的村民也增加了收入。这笔经济账算清了,万祥君对自家茶园更上心了,村民也更配合工作队的工作了。孙卫新的思考还没停止,他的新发现新思路像涌泉一样不断喷发,他的脚步也像滚轮一样停不下,走遍整个村庄走进每户人家。


2、贫困户蜕变转型记 扶贫队员支招助力

  生活中,比喻某人很忙时,有人会说像小蜜蜂一样嗡嗡嗡的忙着。可见,蜜蜂勤劳的精神已经在大家的心中根深蒂固了。这不,在咱们小悟乡万冲村,就刮起了一阵养蜂潮,村民们养蜂致富已经成了产业脱贫的新型模式。

  画面中这位正在忙活的是小悟乡万冲村的村民万金星,他揭开一个个蜂箱,拎起一框框蜂巢,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爬满了蜜蜂,蜂巢里贮满了金黄色的蜂蜜。万金星告诉我们,他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干一些繁重的体力活,他便开始了养蜂之路。

  小悟乡万冲村贫困户 万金星:我08年在家得了骨头坏死,现在不能干活,在家养了一点蜂蜜。

  由于万冲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非常适合养蜜蜂,才使得该村蜂蜜品质很好,但是这么好的蜂蜜却销路不畅,这让万金星犯了难。县烟草驻村工作队员孙卫新在了解万金星的情况后,仔细琢磨能够提升蜂蜜销路的有效方法。只要有机会孙卫新就往万金星家中跑,在详细地了解了养蜂采蜜的作业过程、现有销售渠道以及销售价格后,渐渐地,孙卫新有了主意。

  县烟草驻村工作队员 孙卫新:整个蜂蜜有积压七八百斤,主要原因是因为宣传不到位,我就考虑到第一要加大宣传; 第二个要把蜂蜜进行检测,看质量过不过关。结果送检报告出来了,蜂蜜完全合格,质量很好。这样我们就把万金星带着到各个局的门口,进行蜂蜜推广。

  孙卫新不仅帮助万金星在各单位推销蜂蜜,还自己掏腰包给他买了智能手机,教他利用手机在朋友圈分享建立销售渠道,线上线下销售两不误。

  万冲村养蜂种植户 万金星:他帮我搞的微信,以及二维码,我连银行的账号都没有,还是老孙帮我搞的,感谢老孙。

  现如今,在孙卫新的帮助下,万金星的蜂蜜线上线下销售都很火爆,这也让他心里乐开了花,也打心眼里感谢县烟草驻村工作队员孙卫新。

  万冲村养蜂种植户 万金星:以前的蜂蜜不好销,老孙在我们万冲村帮我跑销路、搞宣传,现在的蜂蜜销路非常好,没有积压,供不应求。

  “扶贫要先扶志,帮扶队员自己都不积极,乡亲们怎么能建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孙卫新告诉我们,下一步他将仔细研究扶贫政策和营销手段,把万金星的蜂蜜产业做大做强,也希望能够通过这个个例激励更多村民通过产业脱贫致富。

  县烟草驻村工作队员 孙卫新:当地的山上花比较多,适应养蜂蜜,养蜂蜜的价格目前还可以,能够带动整个村里的经济。再一个,蜂蜜的勤劳文化能够在村里传播,如果文化得到一定的传播,从根本上能够解决致贫的问题。

(作者:董维文 肖潇 毛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