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采复绿护青山:这场捍卫绿水青山的攻坚战,我们必须赢!

  5月31日,孝昌县所有碎石厂设备拆除期限最后一天。     

  孙柱擦了擦额头的汗。这些天,他与工友早晨6时进入周巷镇龙泉村远通碎石厂拆除设备,直到晚6时收工。

373fd19349ba4d83a5ac07b372712658.png

  半山坡上空,纵横交错的机器传送带只剩骨架。继去年底,碎石厂停止供应炸药后,今年4月底,所有碎石厂断电,5月底设备全部拆除。    

  透过锈迹斑斑的机器与厚厚的尘土,仿佛看到这里曾经的热火朝天。    

132754672cde433aac6e481b98e58778.png

  相距不远的安全村碎石厂,货车司机杨庆华大清早进厂运石料,一直干到晚上。还有一个月,将停止一切石料外运,各厂都在抢时间,尽可能把石料多运出去一点。

09b35d2b010649ff8105201302a6fe11.png

  碎石厂外山路上,一辆辆满载石料的卡车嘶吼着,呼啸而过,飞沙走石间,激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龙泉村村委会门口,支部书记袁子芳在张贴公告。村里3家碎石厂,这三年没让老支书少操心。为引导碎石厂转型,他组织老板们到浙江、上海、河南等地考察,转变发展观念。    

  目前,厂房设备虽已全部拆除,袁子芳和村民代表仍每日巡查,督促碎石厂加快清场清障进度,抓紧石料外运。    

  已近黄昏,周巷镇的十里苗木长廊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鸟语花香,苗木郁郁葱葱,与远处山体裸露寸草不生形成强烈反差。

472f7e866d7b4613a2760300eb2a9e9d.png

  长廊内的黄庙村苗木基地,汤子云悠闲地修剪枝叶。2002年,他从上海回乡投资建碎石厂,年纯利千万以上。碎石厂关闭后,他一心只盯苗木,个人出资1000万元,给村里修通了30多公里的水泥路,流转了100多亩地建起苗木基地,培育桂花、樟树、枸骨等,带领全村人共同走上致富路。

01f254bb94bf442ab5b342cb6f258cb2.png

  “家家有茶园,户户闻茶香,背着小茶篓,户户奔小康。”孝昌县委政法委书记蔡传杰,这样描述上世纪90年代当地农村场景。    

  20多年来,随着京珠、汉十高速以及天河机场等大型建设项目带动,孝昌碎石产业步入黄金发展期。经过县委县政府多次整顿,实现规模化开采,到2013年底,18家碎石厂容纳1900余人就业,产值2亿元,交纳税费近2000万元,形成了集开采、加工、运输、修理、餐饮等于一体的产业链。

  一部分人富起来了,却留给青山满目疮痍。由于长期开采,导致地处国家重点生态主体功能区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的孝昌,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碎石开采不仅占压毁坏农田、损毁原有水系,还产生大量粉尘,污染大气、水体。”蔡传杰说。

d6bcedc1cde34831b8be1e8badaad58e.png

  从旅游专线到双峰山沿路,可见山体残缺不全、满目疮痍。在周巷镇,许多路段不堪重负,路基下沉,路面破损,个别路段前修后坏,交通事故频发。“碎石厂每年能提供2000万元税费,但与其破坏的生态相比得不偿失!”县委书记吴琼说。

  炸山的震动、漫天的粉尘、破损的道路,导致碎石厂周边万余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面对强烈诉求,2014年10月,孝昌决定,三年时间关闭全部18家碎石厂。

  但是,关停一个碎石厂,就意味着砍掉一棵“摇钱树”,涉及债务纠纷、土地补偿、土地和沟渠恢复治理等,更是矛盾重重冲突不断。

  第一家碎石厂被依法断电时,原本20分钟可完成,被阻挠了4个小时。

  去年3月,县长胡斌被一家碎石厂告上法庭,成为孝感市首个出庭应诉的地方政府一把手。“推进艰难,但我们依法依规,有底气。”胡斌说。

  关闭碎石厂,并不意味着把企业老板一棍子打死。“我们在供地、信贷、税收、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碎石厂转移转型。”蔡传杰介绍。

  在周巷、小河两乡镇,已有几家碎石厂向苗木、旅游等产业转型。继汤子云之后,宏发碎石厂老板龚平生,在周巷种下200亩油茶,在小河镇也建了苗木基地;长兴碎石厂老板严坤阶,关停后参与孝感槐荫公园建设;远通和祥志两家碎石厂老板,都已改行搞建筑工程。

  与此同时,孝昌相关部门正联系中国地质大学,对矿山修复整体进行规划设计。

  矿山复绿,再造青山。近年来,全省多地都在做“山体保护文章”。

  护佑青山,就是护佑我们,护佑子孙后代。

3bd574e381534d5d86694c4353f727d7.png

(作者:黄一鸣)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