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是高附加值高效农产品,茶产业也一直是孝昌传统农业产业。从上个世纪70年代,孝昌县就开始有规模种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全县茶叶品牌日益增多,茶叶基地稳步发展,茶叶产业模式日趋完善,这不仅给当地农户带来了持续增收,更让整个茶产业呈现多元化的快速发展。
今年61岁的黄少芳是孝昌县周巷镇双峰村的村民,两个儿子都在外打工,自己则靠着出租手扶拖拉机赚点钱,勉强维持着家庭的生活,然而五年前,一个意外却让这个家更加风雨飘摇。
凤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工人 黄少芳:孙女早产接近七个月就出生了,出了生就住院,在温室里住了接近20天,一天就一两千,我们没有办法靠借债维持生活。
近几年,孝昌县一直把茶产业的发展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来抓。一批大大小小的茶厂相继投产,茶园的用工需求逐渐扩大,黄少芳也在家门口的孝昌县凤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某了份差事,做起了茶园管理。
凤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工人 黄少芳:以前(一年)就一万多块钱完全维持不了生活,在这做事(一年)接近四万块钱,一心一意的把茶管好,为公司负责,也是为我个人负责,公司发展了,我个人就有保障。
经济效益高,而且能持续增收,这让不少村民都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仅黄少芳所在的双峰村,就有80%的村民都改种茶叶,当初建档立案的202户贫困户如今只剩83户。
周巷镇双峰村村委会副主任 黄兰成:种田一年一亩田赚个两三百块,要是种茶叶可以赚到1000到2000 块,搞得好点按技术操作的效益就更高一点。
为了进一步提高孝昌县茶叶市场的竞争能力,部分茶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自发成立了孝昌县茶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注册了“楚天凤凰山茶”商标。
凤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黄继权:联合社的模式就是公司+基地+农户的这种种养模式,一是联合社吸引了大量当地老百姓就业,解决了很多贫困户就业的难题;二是很多农户依托当地的产业发展也在逐步发展自己的茶园,我们对他们的茶叶统一标准、统一进行收购,这样也给当地的茶农,特别是贫困户在收入上有很大的提高,使他们能够尽快的脱贫致富。
目前,孝昌全县已有茶叶加工企业120多家,茶叶种植12.78万亩,其中投产面积约7.5万亩以上,年产干茶4000吨以上,年产值约4.5亿元。围绕茶叶生产,孝昌县正在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茶业资源、茶叶产品、田园风光和乡土文化,通过茶业和旅游业的结合,建立以茶业带动旅游、以旅游促进农业的新型生态农业模式,保护和改善茶业生态环境,促进生态茶业的可持续发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