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青创工程”创出新天地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山峦茶园间,溪流河谷桃园里,向阳坡的板栗地,繁忙的电商产业园,活跃着一批返乡的农村青年人才,他们从创业到创新,从继承到传承,从一个人到一群人,直至“群星闪耀”,他们是孝昌青年人才最亮丽的名片。

近年来,孝昌县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返乡创业政策,吸引更多“新农人”共建家乡,截至目前,已有1200余名返乡“新农人”活跃在经济主战场,他们耕耘在孝昌大地上,绘就出一幅幅生龙活虎“敢快干”的画卷,弹奏起一首首乡村振兴的田园交响曲。

程琪:三代传承,科技种桃

在孝昌丰山镇的千亩桃园里,90后程琪正忙着将新采摘的孝昌血桃打包发货。“桃三代”程琪辞去上海高薪工作返乡,创立“七仙红”品牌,与湖北省农科院共建科技小院,培育出76个新品种,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辐射2800余户农民增收,全产业链产值达16亿元,让孝昌血桃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远销海外。

三代人接力,从传统种桃、科技种桃到数智种桃,桃香飘万家。从白领到“桃专家”,程琪带领“七仙红”先后斩获“湖北名桃”“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等称号,个人获评“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他的妻子曹萍萍也投身桃业,一家三代续写出“桃缘”佳话。

程琪还带领“七仙红”产业园联合中国物流集团、湖北省农科院打造孝昌血桃种苗、种圃繁育工厂,正致力于保护这一特色桃资源,培育更为优质的种苗,打造“中国血桃之乡”,让孝昌桃子成为乡村振兴最甜的果实!

阳思亮:扎根基层,向上生长

“亮娃子每年把货车开到家门口收板栗、木耳,省了我们好多事!”87岁的胡翠英老奶奶数着票子,笑得合不拢嘴。她口中的“亮娃子”,正是孝昌县小悟乡项庙村95后青年阳思亮。他矢志不渝扎根乡村,让大山农产品插上“云翅膀”。

从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收板栗的“店小二”,到打造“收购—加工—电商”全产业链的孝昌花果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让传统农产品身价倍增,年销售额破千万。带动200余农户让山上的板栗、木耳等特色农产品从“滞销货”变成“抢手货”,让青春在小悟乡这片红色热土上结出累累硕果,用数字赋能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从普通共青团员到共青团十九大代表,阳思亮的奋斗历程得到团中央的认可。他的青春故事正吸引着更多青年才俊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路上接续奔跑。

周潇:不慕繁华,回乡创业

干练的短发、干净利落的谈吐,被乡亲们亲切称为“帅小妹”的周潇,正指挥工人将新包装的桃子、李子、太子米等农产品装上货车。

这位曾在温州年入百万的“舞鞋大王”毅然返乡创立鑫泽电商,以“田头直播间”让血桃、土鸡蛋变身“网红产品”。她构建“以销定产”供应链,年销农产品2000万元,带动40余户脱贫户年均增收6000元。注册“半边砦”商标,用古法工艺制作油面,免费培训村民,打造地道的“孝昌味道”。

作为市人大代表,她领建“妇女微家”孵化200名乡村女主播,让手机成“新农具”,直播成“新农活”,书写着电商界“新农人”的传奇。周潇的“半边砦”品牌涵盖油茶、太子米等特色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畅销国内外。荣获“湖北省三八红旗手”表彰的她坚定地说道:“我要让更多乡亲尝到电商的甜头!”

沈腾:抱团发展,共建家乡

盛夏的周巷镇苗木基地,生机盎然,造型各异的园艺产品,美得醉人。孝昌梦里花园联合社秘书长、“全国农村致富带头人”沈腾指着远处连片的苗木基地笑着说:“十年前这里还是‘大路货’‘低端货’的普通苗圃,如今成了年产值超5亿元的绿色产业航母。”

大学毕业后,沈腾毅然告别都市繁华,投身家乡农业怀抱,带领一班人坚定“跟党一起创业”的信念,牵头成立梦里花园花木联合社,凝聚乡亲力量,整合资源、统一标准,让产业之花绚烂绽放。周巷苗木产业由过去的“单打独斗”到现在的“抱团发展”,由过去的培植典型到现在的遍地开花。

目前,孝昌梦里花园联合社基地规模达12.8万亩,年产值突破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300余个,已经成为家乡发展的逐梦先锋。沈腾自信满满地说道:“我们要让孝昌的绿叶子变成乡村振兴的金牌子!”

饶嫜悦:返乡创业,心系乡邻

王店镇红悦谷亲子教育基地里欢声笑语,孩子们在林间捡拾土鸡蛋,体验石磨豆浆,基地创始人、“全国三八红旗手”饶嫜悦正指导农户分拣新摘的枇杷。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岗地,如今已变身年收入超300万元的农旅综合体。

出身军人世家的她,自小聆听祖辈革命故事,将“爱党爱国爱人民”家训融入血脉。她放弃城里的生意,毅然返乡流转500亩土地。丈夫冷斌(退伍军人)成为她最坚实的后盾,全家总动员参与基地建设,儿子冷易灿从小在田间劳作中成长。她远赴福建取经,将合作社升级为农旅融合的“红悦谷”亲子教育基地,开创孝感市农旅研学先河。

致富不忘乡邻,共富带动乡村。她带动135名妇女就业,帮助创收120余万元。饶嫜悦先后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2025年6月又荣获“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她用三代人的坚守,诠释了家和万事兴,不仅要创业,还要传递好的家风,带出清新之气。

付鹏程:田埂追梦,稻香情怀

邹岗镇群爱村的种粮大户付鹏程,赤脚踩进秧田,轻抚绿油油的太子稻感慨地说:“今年稻谷的长势良好,又是一个丰收年!”

付鹏程放弃武汉高薪工作,返乡扎根荒地,以科技赋能振兴千年贡米太子稻。流转3000亩土地,预埋管网破解丘陵灌溉难题,引入无人机、插秧机实现全程机械化,带动412户村民参与“合作社+农户”模式,使太子稻亩产增收300元。历经暴雨倒伏、旱情绝收等考验,他建起烘干厂、产学研基地,利用“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的金字招牌,推动孝昌建设亿元级太子米产业园,誓让贡米走进千家万户,带富一方乡土。

站在田埂远眺,邹岗镇太子米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带动效益初显。“精米生产线启动,咱就搭直播间,千年贡米一定能成为新网红!”付鹏程摩拳擦掌地说。

返乡青年才俊的青春故事

传递着孝昌最美的声音

正是孝昌实施“青创工程”的立体实践

孝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通过出台专项政策组合拳,为青年创业提供坚实后盾。从项目资助、信贷支持到技术咨询、及时奖励,发布《关于实施“青年创新创业工程”的若干举措》《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孝昌县企业人才引进培养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精准护航青年创业梦想。累计投入11.4亿元完善创业基地基础设施,织就水电路网讯和融资平台等“硬支撑”,为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澎湃新动能,他们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劲头更足,发展后劲更猛。

从“点亮一盏灯”到“带动一批人”,再到“群星闪耀”,孝昌有为青年人才正用智慧和汗水,在乡村大地上书写着大展宏图的青春答卷。越来越多“新农人”在田野里找到人生坐标,乡村振兴燃起炽热的烈火——这不仅是人才的回归,更是一场青年才俊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

来源:孝感日报 特约记者高玉峰 彭扬 通讯员武莎莎 叶碧宏 杨翔宇 徐海钧

一审:刘金兮

二审:黄一阳

三审:李文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