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无止境 改革先行丨孝昌人社:家门口的“和事佬” 撑起营商“暖心伞”

从线上“云调解”5天拿到4万元工伤赔偿,到社区调解1天追回经济补偿金……在孝昌,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在家门口就能化解劳动纠纷。自2024年开展劳动人事争议基层调解组织建设试点以来,孝昌以基层调解为抓手,为企业和劳动者撑起“暖心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回忆起之前的遭遇,在冯山社区服装店工作的杨女士仍心有戚戚。因拒绝调岗,她被门店突然辞退且未获得任何补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她走进了社区调解中心。

“当时特别无助,以为要和老板‘撕破脸’打官司,我就想着第一时间到社区反映情况。”杨女士说。

社区调解员了解情况后,立即联动劳动仲裁部门,当天就与用人单位展开沟通。从法规解读到利弊分析,经过一整天的努力,双方当场达成协议,杨女士顺利拿到补偿金。

“我们就是要把劳动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让基层调解组织成为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的第一道防线。”孝昌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仲裁员左梦琼说。

在孝昌,高效的调解机制不仅保护着劳动者,也为企业发展吃下“定心丸”。因解除劳动合同产生争议,劳动者饶某申请仲裁后,案件被迅速委派至“人社+工会+法院+N”劳动争议裁调审衔接工作室。多方调解力量先“背靠背”了解诉求,再“面对面”释法说理,仅用3个工作日,就让剑拔弩张的双方握手言和。

“公司接到这起案件后,立即联系了孝昌县仲裁院的工作人员,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完成调解。”湖北惠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员工关系专员晏光兵说。

此外,孝昌创新推出的“仲裁+监察”联动办案模式,实现刚性执法与柔性调解优势互补,让劳动纠纷化解既有力度又有温度。而线上调解的广泛应用,更是打破了时空限制。

今年4月,在跨省工地受伤的艾某某,与企业因工伤赔偿待遇僵持不下。仲裁员通过电话、微信视频反复沟通,仅5天就促成企业支付4万元工伤赔偿款,并协助申领其他待遇。

“我们通过专业化、多元化的调解机制,让纠纷化解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全力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孝昌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负责人徐世春说。

除了高效的调解机制,孝昌还创新“文化+调解”模式,以“小夏说法”等名人工作室为依托,将“以和为贵”等传统文化融入调解,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典故以案释法,引导矛盾双方“以让促和”。

“截至目前,全县共建立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107家,调解组织涉及劳动密集型企业、事业单位、商超、餐饮、快递、家政服务、乡(镇)、社区(村)等多个领域,全县劳动人事争议大调解格局已基本形成,有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发挥了基层调解组织‘最前哨’作用。”徐世春说。

记者:邹圆圆  张思琪

一审:张园园  彭扬

二审:黄一阳

三审:李文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