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90后新农人开启农旅新征程

作为一名90后的新农人,周浩依托孝昌县邹岗镇牛迹片区优质的山水田园资源,创立湖北省稻香渔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集太子稻试验示范、农事体验、休闲观光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农旅融合产业园,开启了他在农村广阔天地的精彩创业篇章。

走进湖北省稻香渔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高空俯瞰,广袤的种植基地上,一方方农田排列整齐,界限分明,大棚里的特色蔬果挂满枝头,鱼塘在太阳的映照下波光粼粼。该公司是90后新农人周浩在2016年回乡创业后,经过6年的沉淀,于2022年创立的。

“当时看到家乡土地撂荒严重,就想着如何盘活土地,让家乡变美,也让农民增收。于是我决定发展太子稻种植、水果采摘、农家乐和特色养殖。”湖北省稻香渔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浩说。

从最初的250亩,逐步发展到如今的2000多亩核心园区种植规模,周浩表示,其中也经历过挫折,但还是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一直坚持了下来。

“刚开始种植太子稻时困难重重。记得那次刚种下就遭遇干旱,无奈之下只能从水库取水灌溉,虽然抢救回一部分,但损失依然惨重。”周浩说。

2019年遭遇大旱,种植基地的水稻损失了一大半,亏损了十八万多,但周浩依然没有放弃,不断反思基地上存在的不足,从基础配套开始着手,发展特色养殖。

“这里是我的家乡,无论多难都得把事做下去。我琢磨出应对办法,在水库修建泵站引水,多挖水渠蓄水备耕。同时发展特色养殖,既能保障农田用水,又能拓展产业,为家乡发展增添动力。”周浩说。

为提升太子稻品质和产量,周浩积极引入先进技术,组建专业团队,聘请华中农业大学谢国生团队作为技术顾问,为项目提供“提质增效富锌”技术支撑。

“在技术层面,我们得到了政府和华中农业大学团队的大力支持。大家一起攻关,研究如何提高太子米的锌含量,以及怎样将亩产从六百斤提升到八百斤。政府还在农田建设、试验基地打造、太子米展厅布置等方面给予帮助,让我们发展太子稻种植更有底气和信心。”周浩说。

周浩深知,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他的公司通过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引领广大合作社、农户参与太子稻种植,辐射带动全镇推广种植太子稻8万亩,解决当地200余人的就业问题。邹岗镇联合村村民杨爱华看到太子稻收成好,在周浩的带动下也开始种植。

“在周总的带动下,我种植了三百亩水稻,通过技术指导,每亩产量提高了20%左右。”邹岗镇联合村村民杨爱华说。

邹岗镇是太子米的发源地,地理位置优越,拥有2万亩富锌农田,湖北省稻香渔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稻香渔歌田园综合体,在发展壮大太子稻产业的同时,探索农旅融合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壮大公司业务。

“我们按照‘公司+科研院校+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搭建线上‘情景直播’和线下‘观光体验’销售平台,致力于将项目打造成集太子稻试验示范、农事体验、休闲观光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农旅融合产业园,将孝昌太子米推向全国,为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周浩说。

记者:康洪洲 王虹

一审:于德鑫 刘金兮

二审:黄一阳

三审:李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