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扩面 提质效 促创新 孝昌共同缔造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

近年来,孝昌县锚定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目标,以创建全省共同缔造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示范县为抓手,以构建基层治理体系框架为重点,牢牢把握“稳扩面、提质效、促创新”三个关键,积极探索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现代化路径,进一步激活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活力,着力构建和谐、稳定、互助、共治的基层善治格局,在城乡治理的征程上稳步迈进,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扩面:全员参与,夯实治理根基

“房前屋后、场院、道路的卫生和管理,以片区的形式邀请村民参加,共同把村里的环境卫生整治好。村民的思想也转变了,都能主动参与到湾组的管护中来。”丰山镇丰新村夏家榨村民小组长夏书斌说。

孝昌坚持“村社覆盖、干部领办、专班进驻、分层分类、整体推进”试点扩面机制,全面推进217个试点建设。选派1100余名干部下沉,深入开展群众工作,各试点工作组累计走访群众14.5万余人次,召开屋场院子会28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9万余份,组织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考察学习150余次、4000余人,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

在邹岗镇牛迹村小夏湾村民议事广场前召开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屋场院子会上,镇村干部与村民进行面对面交流,听民声、问良策、聚民心,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宣传共同缔造理念,现场回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记录整理无法及时回复的问题,形成需求清单,在一问一答间形成共同研究、集思广益的浓厚氛围。

在扩面过程中,孝昌注重精准把握群众需求,各试点围绕“最困难的群众、最突出的短板、最期盼的事情”,梳理形成217个“共性问题+个性问题”需求库,并按照轻重缓急有序解决、及时反馈。同时,围绕“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民需民盼,分类推进15类重点民生实事和2类自选民生实事,大力推动医疗、教育、政务服务等资源下沉。

如今,该县组建了以县第一人民医院为龙头、15家公立医疗机构为成员的紧密型医共体,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组建教联体12个,成员学校76个,义务教育学校覆盖面达100%。219个村(社区)路灯“湾湾亮”、寄递物流全覆盖,117个中心村配备充电设施,开办40个“暑假学堂”办学点,为群众办实事2400余件,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提质:多管齐下,提升治理效能

错落有致的房屋、蜿蜒整洁的硬化道路、功能齐全的小广场、清新自然的湾组环境……通过干群齐心共治,陡山乡大庙村老屋湾脱去了“脏外衣”,绘就如诗如画的和美乡村。

“结合人居环境建设、日常理事会等运行机制,我们设置了积分榜,严格落实‘门前四包’制度,实现村湾共建、成果共享。”大庙村党总支书记汤国英说。

以“3+N”工作路径为切入点,孝昌县全力优化治理单元,推进组织建设,推动试点工作提质增效。

坚持全县一盘棋,将“清洁家园”放在助力“五美”新孝昌建设的高度研究谋划,全域推进“清洁家园”攻坚行动,投入152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明确责任体系,推动县乡联动、部门协同、干群参与。全县4500余名党员干部带头下沉湾组(小区),引导2万余名群众全过程参与“清单制定、实施参与、监管维护”,实现主意一起拿、办法一起想、事情一起做,累计清除垃圾676余吨,清理各类杂物堆3834个、乱搭乱建338处、沟渠204公里、塘堰269个,建成“小三园”627处,整治重点区域排污口9个,拆除废旧房屋392间,实现“美好环境”与“基层善治”相融合。

在农村,通过划小单元、分类施策、强化功能,构建“一核多元”组织体系,设立村湾党小组2323个、基层工会752家、妇女小组292个、青年小组227个,配备党员中心户3068名,灵活组建各类理事会、协会1300余个。同时,以湾组为单位,统筹村组干部、辅警、网格员、村医、护林员等1700余人,建设“最小应急处置单元”试点223个,织密一线防护网络。在城区,健全完善“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网络,打造“10分钟服务体系”,设立网格党支部134个、楼栋党小组1614个,搭建224个小区“三方联动”协商议事平台,带动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升社区自治水平。

创新:机制引领,激发治理活力

“家家住上了新楼房,村里铺的沥青柏油路,可以说比城市还美。”周巷镇新龙村竹林湾村民汤立楠说。走进该村,主干道干净宽阔,白墙青瓦的小院精致温馨,车辆通行有序,议事亭前草木滴翠。

拆除废旧房屋、主动投工投劳、让出自家土地,建公厕、议事亭、小广场、小菜园、微景观……一项项工作的落实开展,让新龙村的环境不断增添靓丽的发展底色,也让村民自发投入到环境建设中,这都是“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示范村打造带来的可喜变化。

孝昌聚焦“保常态、促长效、管长远”,积极探索创新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在工作方法上,创新推广“干部入户、思想入脑、需求入库、骨干入席、群众入场”的“五入”工作法,推动工作重心下移、人员力量下沉、资源服务下倾,激发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活力,引导群众当“主角”,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一起干”。

在分类施策方面,建立“愿景拉动、利益驱动、骨干带动、活动促动”模式,将217个试点划分为75个项目支撑试点、109个驻村工作队帮扶试点、15个“五有”人士带动试点和18个分批压茬链动试点,分类施策、分类推进,提高治理针对性。

在建设管理中,推行“点子群众出、方案集体定、资金共同筹、材料就地取、建管一起上”的共建机制,撬动社会资金2100余万元,发动群众投劳7万余人次。其中,该县《运用“共同缔造”理念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在环境卫生管护上,对217个试点实行“湾组理事会牵头引导+群众骨干定岗包区+环境卫生协会评价奖励”的联动管护模式,促进环境管护常态化。同时,完善社情民意征集办理机制,推行“一网指挥、你呼我应”模式,建设一体化信息系统和综合指挥平台,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县、一池聚全数、一键调全岗”。人大建立“五联”机制,政协推动“一线协商共同缔造”,构建全方位社情民意收集处理体系。

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小夏说法”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主阵地,建立234个工作室,组建1200多人调解队伍,让“小夏”遍布每个村湾,通过创新普法形式,走村入户,深入辖区企业、田间,开展屋场院子会、“法律大讲堂”法治宣讲活动,用群众听得懂、说得出、用得上的法律知识,引导群众遵法守法用法。今年以来,化解矛盾纠纷近1000件,打通了基层治理“最后一米”,并获央视《新闻联播》《中国新闻》《朝闻天下》等中省主流媒体报道。

通过全覆盖推进共同缔造工作,在扩面、提质、创新上持续发力,让基层治理体系更健全、治理能力更高效,为城乡治理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幅和谐稳定、共治共享的美好画卷正在孝昌大地徐徐展开。

记者:彭扬

通讯员:徐立华 代立嬉(文) 朱翔 吴雅妮 汤涛 刘曼 邹开翔(图)

编辑:刘金兮

责编:李文莉

终审:高玉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