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风采丨唐建平:建起民间博物馆 弘扬孟宗孝文化


共同缔造

政协委员在行动

从耳濡目染到几近痴迷,从单一石雕到民俗万物,孝昌孟宗文化博物馆馆长唐建平,在收藏的道路上一路蓄势谋远,建立了一个以弘扬孟宗文化为主题的民间博物馆,藏品丰富,品类齐全,成为十堰和孝感两地都赫赫有名的收藏家。作为孝昌县政协七届委员会委员,他认真履职,以一名委员的担当书写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为孝昌历史文化传承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天的政协委员风采栏目让我们一起走进《唐建平:建起民间博物馆 弘扬孟宗孝文化》

唐建平祖籍孝昌,曾是十堰市国有企业职工,2005年辞职经商。为了照顾八十多岁的父母,他常常折返十堰与孝昌两地。原先,藏品主要在十堰,后来也有一部分运回了孝昌。为了方便保管和展出,也为了宣传荆楚文化和孝文化,他于2017年自筹资金1000余万元,回乡筹建了孝昌孟宗文化博物馆,并于2018年5月16日正式免费向公众开放。

“考虑到父母年事已高,回家尽孝,另外看到家乡的发展后,决定将博物馆建在孝昌。孟宗孝行故事在我们孝昌家喻户晓,也是孝感的一张名片,所以就建了孟宗文化博物馆。”县政协委员、孝昌孟宗文化博物馆馆长唐建平说。

今年的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唐建平倾尽心血,将五年来收集整理的圆明寺珍贵碑刻展示在群众眼前,举办以“九嵕遗韵、圆明胜迹”为主题的千年文化史古迹文物展,让群众通过文物,感受孝昌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今天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圆明寺的古迹文物,让我非常震惊。没想到孝昌有这么厚重的历史文化,很多遗迹和出土的文物都是民间文物爱好者、保护者花大量时间、精力收集起来的,并陈列在博物馆中,这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市民李波说。

“在每年提案中,我们共同为孝昌文化旅游、历史文化保护建言献策。这个展览是具体行动之一,希望为孝昌文化事业做更多事情,让更多的人了解孝昌文化历史。”县政协委员、县文化馆馆长韩绍说。

唐建平创建的孟宗文化博物馆自免费向社会开放以来,共接待省内外社会各界人士达2万多人次。因宣传教育作用发挥较好,博物馆被省妇联、省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省教育厅授予家风家教社会实践基地,被孝昌县委、县政府相关部门授予孝廉文化突出单位等荣誉。

“唐建平回家乡创建孟宗文化博物馆,深挖本土清廉元素,通过讲解孟宗孝廉文化故事和展示相关文物,为公众提供一个学习和传承廉洁文化的重要平台,为孝昌不断深化廉政教育成效,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作出了积极贡献。”县委巡察组组长董喜洲说。

孝昌县周巷镇是孝子孟宗哭竹故事的发生地。20多年前,唐建平就开始收集古代民俗类生活与生产用具,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在博物馆里,随处可见孝道文化,传统家风。在唐建平的民间博物馆内共展出古代石雕、木雕、牌匾、陶器、字画以及民俗类生活与生产用具等藏品3000余件,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文化中体现“孝道”内涵的实物,展示了历朝历代孝道典型,挖掘了孝文化形成的根源,为营造“以孝为美、以善为先”的孝美人文新风尚,建设“五美”新孝昌贡献出政协委员力量。

“回来以后,我重点收集孝昌孝文化资料,作为文化界别的政协委员,要发挥自身文化优势,下基层调查研究,不断收集掌握孝昌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唐建平说。

周巷镇作为S115农旅融合示范线上重点乡镇,为孝昌县建设全省农文旅融合发展区发挥了重要作用。身为政协委员的唐建平,他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深入走访调研,认真撰写《关于周巷镇创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建议》《关于将县域公路驿站整合成文旅资源的建议》等提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回复和重视。

“周巷镇在古代来说,整个文化脉络在九嵕山,九嵕山是孝昌文化的根,这里有山水文化、丹青文化和周巷历史。周巷镇有条件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所以我写了这个提案。”唐建平说。

收藏历史文物和民俗物件二十年至今,唐建平感慨,文化的东西一定要传播传承,才能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作为政协委员,他真诚地希望能尽己所能保护和传承历史文物,为孝昌全域旅游踊跃建言献策,展示传播孝昌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遗落在孝昌大地上的文物揭开神秘面纱、绽放历史光彩。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将尽我所能,坚持办好这所博物馆。一方面,不断挖掘和宣传孝昌本土文化,讲好孟宗故事。另一方面,继续到群众中走访调研,了解群众对传统文化需求,为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本地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唐建平说。


作者:丁珂  殷靖  程瑶 

编辑:刘金兮

责编:李文莉

终审:李健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