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青春 筑梦前行 初入四普路上的文物调查“新兵”们

放飞青春,筑梦前行。孝昌县博物馆在四普调查工作的路上,迎来两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四普工作注入新鲜血液。连日来,他们每天跟着四普工作队踏着朝阳去,踩着夕阳回,穿梭在偏远的乡村、崎岖的山路、丛生的杂草中,他们背着沉重的器材和工具,在烈日下艰难跋涉,面对蚊虫肆虐,没有丝毫退缩,每天吃住在工作队。他们实现了从学堂到实践的转变,从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环境的适应。

沈雪,毕业于武汉城市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本科生,她说一开始很兴奋,对调查过程充满了好奇,但是当真正参与调查中,发现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尤其是顶着大太阳在外做调查,几次差点中暑,让她产生了害怕迷茫的情绪,但是看着老师工作热情这么高,她迅速调整好状态从新出发。在整理资料的时候,数据太多,头绪太乱,好在第一时间询问身边的老师、同事,在他们的帮助下完成资料的整理,也学到了很多。

高新伟,来自河北唐山,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他说成为了一名“文博人”,其中既有兴奋又好奇。在经过一周的党校培训后,他开始了在孝昌县博物馆的工作。什么是“四普”?怎样进行“四普”?“四普”要进行多长时间?这些对于他来说,都是未知挑战。当实际参加到普查过程中去,遇到的困难却是不少,在RTK打点测绘时,也会遇到被蜜蜂蛰,虫子爬、摔跤等情况。有时候为了准确地找到文物点,跋山涉水,衣服湿了一次又一次。他表示四普调查,是自己的一次青春成长记忆,感觉也不错,值得回味。

作为一个刚参与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的“新兵”,他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了解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文化遗产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通过田野调查的现场数据采集和记录,让他们对孝昌历史文化的感知更加深入,认识到文物的保护,不仅是为了传承历史和文化,更是激发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努力工作,履职尽责,当好文物保护传承的宣传员和孝昌文化的生力军。

通讯员:潘红星

编辑:彭扬

责编:汪海莲

终审:李文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