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在个体成长、社会和谐及国家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预防事故、减少伤害的有效途径,更是提升全民安全素养、构建安全文化的基石。为提高乡村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8月16日,湖北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湖北省孝感市卫店初级中学开展了主题为“急救知识与自救技能”的课程。
“什么是心肺复苏?为什么要学习心肺复苏?”志愿者李心瑶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和自己身边真实发生的事件来向孩子们说明学习心肺复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从法律的角度强调学习心肺复苏对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性。
接着,志愿者李心瑶通过讲解时间与抢救成功率的关系向同学们强调了在抢救过程中“黄金4分钟”的重要性,“在完成基本的抢救操作后,我们可以拨打急救电话,电话接通后,要保持镇定,讲清病人的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地址等等。”
“那么,心肺复苏包括哪几个环节呢?”面对志愿者老师李心瑶的提问,同学们都积极举手发言,纷纷表达自己认识中的心肺复苏的步骤,在听完同学们印象中的急救步骤后,志愿者老师李心瑶从判断意识,立即呼吸,救护体位,检查循环体征,判断呼吸,人工循环,打开气道 ,人工呼吸八个方面完整全面的为同学们介绍了人工呼吸的全过程。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全世界抢救气管异物患者的标准方法,也是目前世界上公认有效的抢救方法之一。志愿者老师沈欣通过形象的演示,分别从成人、儿童、婴儿,比自己个子高四种情况向同学们展示应该怎么进行急救,“通过沈老师的课,我知道面对紧急情况自己应该如何对他人进行救助。”七年级1班的方雨涵这样说道。
夏天是溺水事件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发生在中小学生群体中,正确的溺水救助方法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同学们夏天喜欢去游泳吗?”“同学们会游泳吗?”志愿者老师刘子钰首先通过和同学们聊天的形式了解到同学们游泳技能的缺乏和防溺水意识的缺失,接着强调了确立防溺水安全知识的重要性,随后通过自身学习的游泳技能出发,向同学们切身演示了应该如何自救以及在看到他人落水后如何进行正确的他救,“对于不会游泳的同学,在看到有人落水后千万不要盲目下水,要合理评估自身能力”。
安全教育对于个体、家庭、社会和国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湖北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工作,加强对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初中生的安全素养和自我保护能力,为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刘子钰 程星月
编辑:刘 爽
责编:刘福元
终审:李健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