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符翩跹,童趣盎然: 萤火服务队开展特色鼓号队课程

音乐作为美育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是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深入推进五育并举、五育融合,促进少年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7月20日至7月27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萤火服务队在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暑假学堂”开展鼓号系列课程。课程由萤火服务队队员王庭钰、叶涵和甘楚文共同教授。

课程伊始,乐理筑基。首先,志愿者老师王庭钰以不同节拍版本的《土耳其进行曲》为引,向学生介绍了“节奏”与“节拍”的概念,并通过细致的讲解帮助学生理清二者区别。随后,王庭钰巧妙地将一个四分音符比作一个完整的“苹果”,化深奥为浅显,以此生动形象地阐述了音符时值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王庭钰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通过“苹果”模型自主探索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在王庭钰的指导下,学生逐步感受鼓号的律动与魅力,为后续鼓号队练习打下了坚实的乐理基础。

(图1 志愿者老师教授基础乐理)

分组练习,精准提升。在学生掌握基础乐理知识之后,鼓号队课程进入分组练习与提升阶段。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长,将学生分为大小鼓、大小镲及小号组。每个小组在各自老师的带领下,开始紧锣密鼓地学习。鼓手们从击打节拍出发,练习着稳定的节奏,每一次敲击都力求精准有力;大小镲组的学生们默契配合,每一次碰撞都充满了力量与激情;号手们则专注于气息的控制与音高的准确,为整首曲子增添了无限的活力与丰富的色彩。经过紧张有序地分组练习,学生们基本掌握了奏响《出旗曲》的方法与技巧。

(图2 志愿者老师与学生练习音阶)

鼓镲齐鸣,号角嘹亮。课程尾声,鼓号队的老师们将全体队员汇聚一堂,开始编排合奏《出旗曲》。起初,鼓点、号角与镲响尚显生疏,配合不够默契。但在老师们耐心且专业地引导下,学生之间逐渐建立起团队默契。经过数次反复演练与细致调整,鼓号队的演奏愈发紧凑有力,音色愈发和谐。最终,在全体队员的齐心协力下,鼓声、号声与镲声实现完美融合,共同奏响出整齐划一、气势恢宏的《出旗曲》,为课程画上完满的句号。

(图3 学生排练《出旗曲》)

音乐筑梦,美育启航。实施美育浸润,旨在让学生在美育课程体系中提升审美素养,主动探索生活中的美,而非仅仅进行枯燥的技巧训练和应接不暇的比赛展演。萤火服务队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方式,将音乐教育与美育深度融合,为更多乡村孩子带去知识的光芒和艺术的享受,用奉献与责任绘就新时代青年的青春担当,奏响青春之乐章,共赴时代之山海。

通讯员:甘楚文 叶涵 柳浩明 陆青青

编辑:刘    爽

责编:高玉峰

终审:李健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