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勾素弦,弦声淌心间:萤火服务队开展古筝课程

古筝,作为承载中华民族千年历史底蕴的古老乐器,不仅是中国的艺术瑰宝,更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为积极响应国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号召,加强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提高青少年儿童音乐素养与兴趣,同时丰富孝昌县“暑假学堂”课程内容,7月20日至25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萤火服务队在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经济开发区关王小学开展古筝课程。课程由萤火服务队成员张悦、许雨轩、李欣余共同教授。

(图1 志愿者老师讲解基本乐理知识)

志愿者老师张悦通过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方式,细致地引导孩子们初步认识古筝。她从古筝的构造讲起,逐步深入到弹奏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正确的手形、坐姿以及指甲的佩戴等细节。在此基础上,张悦老师进一步教授了孩子们认弦与基础指法,教会了他们最基本的识谱与弹奏方法。这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了古筝的优雅与魅力,还提升了识读简谱与弹奏古筝的能力,为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古筝演奏技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2 志愿者老师指导学生指法动作)

志愿者老师许雨轩则深入教授孩子们古筝的基本指法——大小撮。她通过《茉莉花》《声声慢》等简单而又优美的乐曲,引导孩子熟练掌握大小撮指法。面对孩子在古筝学习上的不同基础和进度,许雨轩老师采用了“手把手”的教学方式,耐心指导每一位孩子。在婉转轻柔的琴声中,孩子们不仅陶冶了身心,还成功收获了初次练习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古筝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为他们的音乐之旅增添了更多的色彩和动力。

(图3 志愿者老师为学生讲解疑惑)

志愿者老师李欣余带领孩子们进一步学习古筝指法滑音、刮奏、颤音等,创新性地将多样的指法合理融入原本的《茉莉花》乐曲中,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古筝多变的指法对古筝丰富旋律的重要作用,这一教学过程不仅为孩子们后续学习《青花瓷》等曲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通过课堂上一次次的师生互动,让孩子们更加亲近古筝,深入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

(图4 学生练习古筝中)

小手勾素弦,弦声淌心间。本次“暑假学堂”开设的古筝课程,不仅传授了孩子们基本的古筝弹奏技巧,更让他们在传统民乐的婉转细腻中陶冶心性,启智润心。古筝课程如同为孩子们插上音乐的翅膀,让他们领略传统民乐的魅力,激励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学习中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通讯员:李欣余 李宁 陆芊妤 陆青青

编辑:刘    爽

责编:高玉峰

终审:李健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