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思政实践团探访王店镇:红色精神与乡村振兴的交响乐章

7月11日上午,清华大学新雅书院的第三天思政实践之行来到王店镇磨山村,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沿着“一山五馆”红色路线,师生们重温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史,感悟红色精神、砥砺奋进力量,感受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和石艺文化的时代价值与魅力。

下午,实践团队首先踏入了韵鹤生态园,工作人员介绍了生态园的综合发展规划及现有的水果采摘种类,并邀请学生们品尝葡萄,近年来,韵鹤生态园积极探索农业观光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通过“基地+公司+农户+分红”的创新经营模式,不仅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效益化,还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这种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的做法,让清华大学的师生们深感振奋,他们纷纷表示要将这份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带回校园,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考和灵感。

随后来到了敦厚村共同缔造点槽门湾,敦厚村党总支书记余国荣介绍槽门湾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探索“1+2+5”模式,充分发挥乡贤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共同缔造工作上来,建设中保留本土风貌,彰显地方特色,农户们依托韵鹤生态园,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增收。


接着来到了红胜村共同缔造点响堂湾参观张瓒故里及共同缔造成果。参观完湾内村史馆工程建设情况后,师生们来到村委会与村两委干部开展了座谈,红胜村党总支书张灼明向学生们介绍了村两委干部通过“遍访”服务群众和建立强村公司,吸引本村年轻劳动力回乡务工,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基本情况,学生们踊跃发言,对共同缔造工作、幸福食堂建设及如何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与村干部进行交流。

最后一站,清华大学师生一行来到东河村与华中科技大学驻工作队座谈交流,华中科技大学驻村工作队向大家介绍了自驻村帮扶以来东河村如何一步步从一个自然条件差、产业基础薄弱的孝昌县边远地区重点贫困村脱贫摘帽,再到现如今种养殖产业兴旺、环境生态宜居的幸福村,驻村九年、筚路蓝缕的乡村脱贫振兴之路令清华师生们动容。

从“一山五馆”的红色洗礼,到韵鹤生态园的现代农业探索;从敦厚村槽门湾的党建引领,到红胜村响堂湾的村集体经济增收;再到华中科技大学驻村工作队的漫漫脱贫振兴路,清华学子不仅重温了革命先烈的光辉历程,感悟了红色精神的深刻内涵,更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汲取了前行的力量与智慧。


通讯员:高倩 汪中庆

编辑:王倩

责编:汪海莲

终审:李文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