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强化工业“赋能挺脊”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县30年来,孝昌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扎实开展工业经济“赋能挺脊”行动,狠抓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盘活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一批机械电子、食品医药等规模以上企业,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县之初,孝昌全县工业总产值只有3亿多元,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94年,全县地方中小企业5688家,县属企业14家及3家中省企业,其余企业都分布在12个乡镇。

“孝昌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建县之初,只有印刷、牙刷、机瓦、粮油加工、木器、针织等小型加工企业,企业数量少、效益低、产业链低端、竞争力弱,工业的薄弱严重制约着孝昌经济社会的发展。”孝昌县科技经信局中小企业股股长周红英说。

为了大力发展工业,壮大县域经济,孝昌县迎难而上,深化企业改革,狠抓招商引资,盘活中小企业,建立工业园区。通过30年的发展,如今已形成了两型产业园、澴西工业园、孝汉产业园“一区三园”的新发展格局。

“从过去‘遍地开花 ’到如今的‘一区三园 ’,我县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从过去的‘杂乱无章 ’转变到如今的‘四大产业 ’。”孝昌经济开发区人大代表联络处主任蔡俊昭说。

30年来,孝昌工业历经“从弱到强,从大而全到专而精”发展阶段,“工业强县”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旋律。走进孝昌经济开发区,这里塔吊林立、车辆穿梭,速度与激情完美结合,处处跳动着上项目、抓产业、谋发展的强劲“脉搏”。

武汉安兰斯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大型中央空调压缩机电机的企业,2012年在孝昌开发区惠洋电器产业园投产,该企业成立之初,由于园区内产业链不全,制造成本高,竞争力不强,一度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成立之初,我们的供应链不完整,大部分的材料从省外采购,有的甚至从国外采购,当时的成本压力和交付压力都很大。”武汉安兰斯电气科技有限公司采购部经理张文兵说。

为了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孝昌县优化产业布局和营商环境,围绕机械制造、光电子信息等产业延链补链,做长产业链。安兰斯抓住机遇,积极招商,引进长期合作的零部件供应商入驻孝昌,抱团发展,使安兰斯在特种电机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三。

“随着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吸引了很多供应商来孝投资兴业,有腾洋铜业、陆联的包装箱厂,现在正在洽谈的是一个主轴的加工商,对我们持续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张文兵说。

孝昌工业园区的建设吸引了景能风电、星辰新能等一批清洁能源项目落户。目前,孝昌经济开发区现有入园企业279家,两型产业园机械电子产业强势崛起,大洋电机“孝昌造”驰名全国。澴西工业园光亮铜杆和再生铝年产量20万吨,年产值120亿。

“围绕光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循环经济等优势产业做长产业链,完善产业配套,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到2025年年底,我们的工业产值力争达到300亿元,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和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蔡俊昭说。

2022年,孝昌县规上工业企业 48家,全年共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149.95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7.50亿元,增长16.6%。增速全市排名第一;工业投资26.05亿元,同比增长46.2%,增速全市排名第一。基本形成了以机械电子、食品医药、循环经济、新能源为主体的产业格局。

2023年1-10月,孝昌县规上工业企业60家,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156.09亿元,同比增长21.5%;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6.17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全市第一。

周红英表示,“十四五”期间,孝昌正扎实开展工业经济“赋能挺脊”行动,着力提升工业经济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持续赋能产业提质增效,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坚持改旧育新,滚动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进技改强链、招商补链、协作延链、服务固链,推进电路板等产业集群建设。

记者:何茜 褚洋 孝昌融媒体记者 丁珂 黄珊珊

编辑:丁珂  王倩

责编:高玉峰

终审:汪海莲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