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县30年来,孝昌县大力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构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条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型升级、蝶变迈进的发展道路。
走进周巷镇青山村知青点,宽阔的青石板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花木葱茏。冬日的暖阳轻洒在老房子的红墙上,将墙面的手绘知青形象画映衬得格外鲜活,勾勒出一幅和谐美丽的乡村画卷。
这里是孝感最早、最大的知青点之一,上世纪70年代,先后有三批来自武汉六机部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留下了独特的文化资源。
“为铭记‘知青下乡’那段历史,我们把知青文化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行动中,深挖知青文化,打造热门旅游景点。” 孝昌县周巷镇青山村村委会副主任吴学高说。
青山村按照“原汁原味、原始风貌、原村特色、原状利用”的原则,统筹林、田、路整治,美化绿化庭院。
“以前村里大部分是土路,房前屋后都是小窝棚,又拥挤又脏乱。现在经过改建后,基础设施得到整体提升,环境焕然一新。”孝昌县周巷镇青山村村民刘军初说。
小城镇一头连着乡村,一头连着城市,是城乡融合发展的纽带。近年来,孝昌县小河镇以“擦亮小城镇”行动为抓手,大力实施功能镇区建设,利用闲置荒草坪建设健身休闲广场,充分利用小河明清一条街景观节点,打造文旅特色小镇。看到镇区的靓丽变化,居民们纷纷点赞。
“现在,新修建了停车位、篮球场,顾客过来吃饭,环境整洁干净,也比较好停车。”孝昌县小河镇居民左冬英说。
“我们上街方便多了,出门就是宽阔平整的水泥路,晚上还会去公园跳舞。”孝昌县小河镇居民黄东梅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孝昌县依托镇村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全力补链延链强链。
孝昌县有着40多年的苗木栽种销售历史。近年来,当地逐步壮大绿色产业,不断鼓足群众腰包,擦亮“孟宗故里——梦里花园”名片,让绿色之路越走越宽。
放眼望去,“十里村庄绿成荫、百里河渠林成网、万亩苗木连成片”的生态景观让人心旷神怡。
“我们基地主要种植绿化树种、大型的乔木、灌木和色块球类。针对目前的市场情况,我们还增加了一些盆景和微景观种植。这几年销售情况还不错,预计今年销售额可达三四百万元。”湖北坤厚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坤说。
目前,孝昌县景观苗木和其他乡土苗木种植总面积达13万亩,总产值过10亿元,全县从事苗木产业的各类企业、专业合作社1000多家,全产业链从业人员5万多人。苗木产业发展红火,孝昌雪桃享誉全国。每年夏天,在孝昌县丰山镇“七仙红桃”种植基地,血桃、蟠桃、黄桃挂满枝头,游客穿梭于果园,体验采摘乐趣。
“很多品种我们都试吃过,带孩子来感受一下摘桃子的快乐。”游客孙莹说。
为扩大接待能力,提升乡村旅游质量,丰山镇大力完善配套设施,建设了集特色采摘、研学旅行、农家生活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唐生态观光园和西域风情园,实现了农田变公园、民居变民宿、乡村变景区的变化,同时发展形成了“一村一特色”的农旅融合示范县。
“每年到丰山旅游采摘的人数逐年增加,给园区带来的效益非常明显。看花的时候,园区每个周末接近上千人来观光、吃饭、餐饮和住宿。”孝昌县丰山镇大唐生态观光园负责人李朝辉说。
30年来,随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业科技不断推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全县粮食总产量从1993年的18.28万吨增加到2022年的25.24万吨,增长率达38.1%。
“通过多年的发展,我们孝昌走出了一条以粮食生产为主,宜粮则粮、宜茶则茶、宜果则果的特色农业发展之道,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出一幅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不断为‘绿色崛起、山区强县’注入不竭动力。”孝昌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彭春明说。
记者:孝感台梁雪 何裕祥 孝昌融媒张思琪
编辑:于德鑫 王倩
责编:高玉峰
终审:汪海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