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
行走在孝昌县的乡村田野
一块块整饬的农田
一片片盘山的茶园
一处处标准规范的农业园区
不时映入眼帘
呈现出现代农业发展的五彩画卷
孝昌县立足本地农情,深耕农业特色产业,不断探索农业产业发展主攻方向,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县。
发展壮大“太子米、果茶、
苗木花卉、生态养殖”
四大特色产业
倾力打造万亩生态茶叶长廊、万亩桃产业示范带、万亩油茶生态观光长廊、万亩稻香花海基地、万头生态养殖场。
融合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有力促进游憩休闲、健康养生、创意民宿等新产业新模式新兴崛起……
牛迹山下,走进孝昌县鑫波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流水线上正在灌装晶莹饱满的“孝昌太子米”。该公司生产的“鑫搏”牌系列“太子米”畅销广东、湖南、四川等20多个省市,获评“荆楚好粮油”产品。

孝昌是全国产粮大县,其中“太子米”有13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该县将“太子米”产业链延伸到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形成了“水稻育种—种植—精米加工—大米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的全产业链。同时,通过“统一品牌、统一种植、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标准,提质量、增效益、创品牌,大力推进“孝昌太子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5万亩,年产量达2.5万吨,全产业链共有54家专业合作社、3家粮食加工企业,太子米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
孝昌果品种植类别丰富,有血桃、葡萄、玉皇李、板栗等。该县着力做“优”一枚果,先后培育七仙红桃园、孝丰田源、红菱果业等桃产业市场主体20余家,培育研发血桃、蟠桃、黄桃等76个名优新品种,获得专利20项,形成了七仙红桃产业品牌,打造了祝河大红桃、红肉桃、孝昌血桃、黄桃、蟠桃等多个品牌,丰山全镇桃园1.2万亩,年产值达2.1亿元,产品远销越南、俄罗斯等地。

孝昌是华中地区景观苗木之乡,苗木规模12万亩,核心区周巷镇被誉为“鄂北苗木第一镇”。茶叶、油茶、苗木花卉是周巷镇三大主导产业。该镇推行“茶叶联盟+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机制,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楚天凤凰山茶”;以孝昌县三里沟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合作社为纽带,以村集体入股产业发展为支撑,将种植农户联合到油茶产业上,助推油茶产业壮大发展;引导花木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由苗木向鲜花转型、地栽向盆栽转型、绿色向彩色转型、卖产品向卖风景转型,打造高质量农业“金字招牌”。目前,该镇茶叶种植面积达到3.5万余亩,年产值达4亿元;油茶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值0.9亿元;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到5.5万余亩,年产值达5亿元。

“生态养殖”实现规模生产。该县重点打造以温氏公司、本土企业为龙头的优质三元猪生产基地和国家产能调控基地,稳定生猪产能,获批4家国家级和4家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
围绕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下功夫,助力特色产业扬优成势。目前,孝昌“太子米、果茶、苗木花卉、生态养殖”四大产业快速发展,培育了“孝昌太子米”“七仙红桃”“楚天凤凰山茶”“观音湖绿茶”等一批农业特色品牌。
孝昌县位于江汉平原北部,是传统农业大县,多年来,由于耕种条件差、种粮效益偏低、劳动力外出等原因,曾出现农村土地撂荒现象。
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础的要素之一。该县通过“小改大,坡改梯,弯改直”等措施,改良撂荒地的耕种条件,使之形成便于规模化、机械化作业的连片土地。昔日撂荒地变成产业田,种上了水稻、小麦、大豆等作物。
同时,该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抓手,助力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形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渠配套、排灌方便、进出自如”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孝昌县第五届园艺技能大赛现场
农田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太子米、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乡村振兴“三项行动”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生产的另一个重要基础就是科技推广。该县按照农机服务农业的原则,在机耕、机插(播)、机收、机防、烘干等机械化生产环节,从无到有,从单一机械化到全程机械化,现在每年可完成全县机耕86.8万亩,机收69.4万亩。截至2022年底,全县农业机械原值增加了5.9亿元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8.68%。
该县以县农技推广中心为龙头,以省劳模刘继民工作室为纽带,搭建农技推广人员学习交流、服务平台。每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10余场次,培训职业农民2000人次以上,围绕主要作物、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依托示范项目、示范基地,逐步形成“县级专家+下派指导员+示范基地+科技示范主体”的技术推广体系。通过基地样板示范、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加快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在全县的推广应用。
随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业科技不断推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全县粮食总产量从1993年的18.28万吨增加到2022年的25.24万吨,增长率达38.1%。
30年来
孝昌县立足资源禀赋
深挖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
推动农旅养融合发展
位于王店镇敦厚村的韵鹤生态园,依托葡萄产业,采用“基地+公司+农户+分红”的经营模式,打造花木景观、水果采摘、休闲垂钓、特色餐饮、观光旅游、康养度假于一体的农旅融合产业链,辐射带动周边310户村民发家致富。目前,韵鹤生态园已成功创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国家3A级景区,每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

丰山镇大唐生态观光园里,亭台楼阁,假山石林,苗木花卉千姿百态。这座观光园以“唐文化”为创意主题,融现代生态农业、乡村文化、观光旅游、餐饮住宿及农家生活体验于一体,声名远扬,吸引着大量武汉等周边城市的游客。
周巷镇的孝孟红生态观光茶园一直致力于打造农旅养融合示范园,整合露营基地、特色农家乐、休闲垂钓、亲子体验、温泉民宿等特色文旅资源,成为广大市民休闲度假的网红打卡点,吸纳游客10万余人,茶园年产值1500万元,获评“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该县通过推进精品果园、生态茶园建设,扶持了丰山七仙红桃、孝孟红生态观光茶园等一批果茶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集休闲、采摘、观光、创意、体验为一体的果游结合园区、田园综合体,着力培育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将农林景观同孝文化、红色文化、乡土文化等深度融合,积极支持孝孟红生态观光茶园、王店镇韵鹤生态园、季店乡桃画山谷等农旅养融合示范点提档升级,拓展现代果业发展空间,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同时,该县还通过“育雁”工程,持续培育新农人,积极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育专业培训班,培训农村实用人才,让一批致富能手、直播达人等脱颖而出,成长为孝昌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栋梁之材,构建起联农带农利益链,打通农民致富新渠道。
如今的孝昌走出了一条以粮食生产为主,宜粮则粮、宜茶则茶、宜果则果的特色农业发展之道,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出一幅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美好画卷,为“绿色崛起、山区强县”注入了不竭动力。
来源:孝感日报 全媒体记者李建新 通讯员王虹 胡长顺
编辑:李梦婷
责编:高玉峰
终审:汪海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