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武汉市委党校退休教授张葆珺报名参加我省中小学银龄讲学计划,来到孝昌县澴西学校支教。几年的时间里,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强烈责任感,她用不懈的努力为新时代的教育助力,在赤诚的奉献中为乡村的学生打开一扇窗,在育人的实践中收获着别样的幸福。
这位正在给孩子们上课的就是张葆珺。在她的课堂上,不是枯燥无味的填鸭式教学,而是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材料,将抽象的知识深入浅出、活泼有趣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热情。
“班会的时候,给我们讲电影长津湖的故事,她说战士们在寒冷的天气里都是吃土豆、面粉,然后还给我们亲自尝试了,确实很难吃,让我们感受到了在边疆守卫国家的战士们的辛苦和艰难。”孝昌县澴西学校学生 王可可说。
张葆珺是武汉市委党校退休教授,初到孝昌县澴西学校,简陋的设施与刚离开的家里天壤之别。面对生活的考验,张葆珺迅速调整心态,只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光和热播撒在“三尺讲台”。
“刚来的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网络,没有洗澡间,没有空调,只有一张床放在那,确实感觉很失落。但是来了之后,孩子们的笑脸和青年教师对我们的尊重,让我心里一热,最后还是留下来了。”孝昌县澴西学校银龄教师张葆珺说。
与学生接触多了,张葆珺发现由于缺乏亲情呵护,一些孩子存在厌学、逆反、孤独、自卑等负面情绪。为了给全校师生提供一个心理释怀和放松的场所,张葆珺开始着手创建澴西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她自掏腰包买来墙纸,画框以及各种装饰品进行布置;一边购买咨询室的沙盘和宣泄沙包;一边恶补武装自己,不断翻阅查找各种资料,以适应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
“我们通过五天的时间把一个空教室打扮成一个既简陋又温馨的阳光小屋,在这个阳光小屋五年里,我们接待了几百名学生、老师以及慕名而来的学生和家长,在这个小屋里,很多同学把它当成自己发泄宣泄和讲心里话的场所,所以他们下课有时候来玩玩沙盘,来发泄发泄,让我们感觉到这个心理咨询室在我们乡镇学校里非常重要,也是很多师生来消滤心结,迎接阳光的场所。”孝昌县澴西学校银龄教师张葆珺说。
立足于乡村环境,地域特点,张葆珺探索出适合澴西学校师生实际状况的支教硬核。她不仅创建了澴西学校心理咨询室,还开设了“书法”“少儿电影”社团;和澴西学校教师一起出版书籍《美德课堂》《托起太阳的人》;利用自己的人脉请来了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为学校的师生们“送教下乡”,使他们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
“为我们学校这批农村的孩子开办了分享电影的社团,领悟很多社会力量,让戏曲进了校园,读书进了校园,给我们学校带来不少的精神食粮,对我们老师,张教授也是非常关心,她动用自己的关系资源,把我们带到武汉市学习,向优秀老师取经,让我们年轻教师得到更好成长。”孝昌县澴西学校教师胡虹说。
“我们请了武汉市委党校的博士、教授、武汉社科院的院长、武汉市电视台的资深播音员,也请了武汉市地质大学学生院的研究生、武汉市抗疫英雄全国最美教师华雨辰、武汉京剧主席到我们这里来讲京剧,主要就是为师生打开一扇窗户。”孝昌县澴西学校银龄教师张葆珺说。
正是张葆珺的到来,让相对封闭的乡镇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能够尽早触摸到教育改革后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课堂,新的教学方法。提起她,大家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张教授是一个学心理学的教授,她对学生很有一套,不管怎样的问题学生,到了教授的手里就变得非常的听话,所以我们年轻教师总在跟张教授学。”孝昌县澴西学校教师胡虹说。
“无论是严寒酷暑,张教授总是早早地在校门口跟大队一起值日,迎接学生的到来。每天下班后,她的办公室总是亮着灯,不是在写日记和备课,就是有学生来做心理咨询,而且她的教案永远是最工整详细的,让所有老师都赞不绝口。”孝昌县澴西学校教师陈璐说。
“她,亦师亦友,她对我来说既像我的老师,又像我的朋友一样,平常在工作方面给与我们很多的关心,在生活方面也是和我们进行交流,给我感觉特别亲切。”孝昌县澴西学校教师安足玲说。
“张教授是武汉市党校的教授,能够到我们孝昌来支教,我们都很感动,到校之后,她做事情很认真,对学生很关爱。老师对她很敬重,学生也喜欢她。”孝昌县澴西学校校长刘少东说。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近5年的支教路,张葆珺给予学生不少的关心关注关怀,她从思想上引导、心理上疏导、学习上关心、生活上呵护,只为将山区的孩子托向更加高远的蓝天。
“我写了27万字的支教日记,疫情期间也出了一本书13万字,我公开发表文章10多篇,因为我在这个地方很充实,时间过得很快,每天一眨眼就过去了,我感觉这200里路我走了五年,还是很值得的,至于我是不是继续一往无前的走下去,我觉得很难有归期。”孝昌县澴西学校银龄教师张葆珺说。
记者:张园园
编辑:李文莉
责编:陈腊梅
终审:李健初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