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亮:千里支教守初心 不负韶华担使命

有一种成长,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他的艰辛;有一种艰辛,没有切身感受就不知道他的快乐。从中原至新疆,风雨兼程几千里,踔厉奋发三年,他始终坚定不移地播撒教育之种。他就是县第一高级中学教师王亮。

"好,这节课我们讲起点考试第七题,错得比较多的,三角函数的问题......"采访当天主人翁王亮正在给学生们上课,目前他担任县一中221班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王亮成为老师,可谓家学渊源。

“因为我的父亲、姐姐当时都是选择了教师行业,我自己也是感觉人民教师是非常好的,所以就走上了教育教学这条道路。”王亮老师说。

在一线教学15载有余,王亮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他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定制了一套学习方案,让同学们在寓教于乐中接受知识。

“采取学生自学和讲述法,二者结合在一起, 感觉应该是比较常规而且也是使用效果相对较好的,当然从中如果穿插小组讨论效果会更好,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整个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王亮老师说。

“比如说在课下他就会指导让我们看一下错题,重新再计算一下当天错的题目,能够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县第一高级中学学生樊雨欣说。

“我觉得王老师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老师,像平时学生出现错误还会及时、耐心的去指导学生这些错误,有时候学生的状态不好,会跟家长及时沟通,而且他还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老师,像学生有的时候出现生病等一些突发情况,他都会及时关心同学。”县第一高级中学学生赵欣怡说。


2020年,学校组建援疆教师团队,支持边疆的教育事业。王亮向往已久,有心参与援疆,却又担心家里上有70岁的父母,下有刚刚8个月的二胎,妻子照顾不过来。


“回家跟父亲、母亲、妻子谈了一下,很幸运的是,他们都很坚定地支持我。”王亮老师说。

家人的理解与支持,让他有了前进的动力。2020年6月,带着领导的重托和组织的期望,怀着献身边疆教育的决心,他来到了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开始了三年的援疆支教生活。

“第一个适应不了环境,比如说天气干燥、鼻炎、整宿的失眠、倒时差,学生情况也是和内地学生大有区别,边疆的孩子基础差,少数民族学生特别多,有的民族学生连汉语都说的并不是很好,牧区来的学生要特别的照顾。”王亮老师说。


站好三尺讲台,讲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名学生,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所在,纵使有再多的困难,也一定要坚持下去。

“我既然选择了支边,肯定不能中途当逃兵,必须坚持下来,自然环境条件这都是可以克服的,可以坚持的,学生的基础差,只能慢慢的、一点一点的、一对一的带,给他们讲,通过针对性的试卷,一点一点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王亮说。


春华必有秋实,支教三年,在学校的支持、同事的关心,以及家人的默默付出下,王亮用自己的坚持,圆满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

“王亮老师热爱教育事业,团结老师,关心爱护学生,一心一意投入教书育人中,教育教学成绩显著,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县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张伯华说。


“我觉得在高中三年能够遇到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师,很荣幸,也很骄傲,他一定会带我们把成绩提高。”樊雨欣说。


援疆结束,王亮回到阔别三年的家乡,继续教授家乡的孩子们,他始终坚信无论在哪里都要教好书、育好人,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论在哪里,都是教书育人,除了给他们传授知识,更重要的要教给他们要为祖国作贡献,要讲民族团结。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教学方面要脚踏实地,落实好阶段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动作,打好基础,为高三备考,高考冲刺蓄力。”王亮老师说。


记者:于德鑫

编辑:李文莉

责编:陈腊梅

终审:李健初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