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县陡山乡深入推进“乡贤回归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行动,立足本乡农业“田多地广”资源特点,以农民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为基础,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种养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作为一名75后“新农人”,陡山乡大庙村乡贤胡建初对优质稻种植情有独钟,他牵头成立了四季红种植专业合作社,个人出资购置机械流水线育秧设备1套,旋耕机、插秧机、播种机、收割机等6台套,在京珠连接线两侧流转土地建设种植基地800亩,托管农户土地1500余亩。2022年底,合作社实现年产值500余万元,直接带动210名农民年人均增收8500元。
“我们合作社2018年成立以来,从当初的200多亩土地,增值到现在的800多亩,以种植水稻为主,品种主要有早稻、中稻、再生稻、晚稻,因为现在农村的劳动力不够,所以我们尽量使用机插秧进行栽插,可以有效地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孝昌县四季红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建初说。
合作社高效的机械化生产服务成为当地村民的首选,许多村民干脆将农田交给合作社托管,自己选择外出或在合作社打工,这样一来他们除了土地租金,还能赚到额外的打工收入。
“以前种田不赚钱,这几年把田都租出去了,我们在这打工一年多了,有三万块钱收入,感觉老板还蛮好,感谢老板。”陡山乡大庙村村民胡海清说。
合作社还与周边农户签订种植协议,每年按国家水稻收购保护价收购,降低农户种植的市场风险,让种粮能赚钱。针对外出务工、劳动力不足的农户,合作社收取一定费用,开展代耕代种代管服务,全年有偿托管土地1500亩,让外出农户种粮赚钱更省心。
“下一步,我们计划把育秧基地做大点,争取能满足三千亩的插秧面积,我还计划把我们全村不能正常耕种的土地全部扭转过来,不让土地荒起来。一方面给村民一部分租金,另一方面我也能增加自己的收入,把它打造成陡山的一张名片。”胡建初说。
记者:邹圆圆
编辑:张思琪 李梦婷
责编:高玉峰
终审:汪海莲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