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基层治理成效,事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实现。为深化共同缔造,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包联社区“纵向到底”、走深走实,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孝昌县精心挑选18名优秀年轻干部,到9个城市社区挂职,为社区治理提供力量保障。
“我们这里的僵尸车比较多,车辆拥挤在一起,充电存在安全隐患,希望能加装灭火器。”居民熊祖荣说。
“小区很多充电棚老化,尤其是下雨天,充电存在安全隐患,建议重新更换棚顶。”居民黄祖涛说。
在桃源社区,挂职干部武志恒正在小区的公园里与居民拉家常。交谈中,居民普遍反映小区存在充电棚利用率不高、非机动车乱停乱放、飞线充电的现象,希望社区能够帮助解决。
“我们通过召集党员骨干、居民代表和热心的群众集思广益,共收集到有效意见建议10余条,目前已经制定了修理车棚、加装灭火器的整改方案,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挂职干部武志恒说。
花园镇冯山社区曾是孝昌最大的城中村,虽已变成繁华的商业街,但遗留的问题不少。得知县里要选派年轻干部到社区挂职,群众纷纷“点单”政法系统的干部。
“我们社区的租户、商户很多,容易出现矛盾,因此我们希望有一名懂法律的干部能帮助我们邻里之间调解纠纷。”冯山社区居民陈蓓说。
根据居民群众普遍反映法律援助、司法调解欠缺等问题,县委组织部定向选派县司法局法律专业研究生潘虹到社区挂职党总支副书记。上岗后,“政法参谋”潘虹立足实际,创新社区“三治融合”机制,使更多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
“我们冯山社区专门建立了矛盾纠纷大调解室,主要通过片区自调、民警代调、部门联调的三级调解工作机制来帮助居民调解矛盾纠纷,使矛盾纠纷在社区一窗口受理、一站式调处。”挂职干部潘虹说。
年轻干部到社区挂职,就要奔着群众最急最盼的问题去。新星街是花园镇城东社区的一条老旧街道,几百米的街道连一个垃圾桶都没有,环境卫生让人“望而却步”。社区心有余力不足,群众“破罐子破摔”,如何破题?挂职干部宋湾湾发动社区干部开展“敲门行动”,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后,发现90%的居民迫切希望解决垃圾问题。
“以前放的大垃圾桶,热天臭气熏天。”居民李华英反映。
“听说大城市搞‘垃圾不落地行动’,我们社区能不能向大城市靠拢?”居民张伍艺说。
没有垃圾桶那索性就不要垃圾桶,创建无“桶”街道,实行朝九晚六的垃圾定时收集制度。同时,建立住户卫生评比积分制度,开展“环境卫生评优评先”活动,居民“各扫门前雪”。现如今,新星街从原来的“脏乱差”变成 “洁净美”,群众人人点赞。
“现在这样每天都能够按时把垃圾清理了,我认为还是非常好的。街道变整洁了,环境也变好了,我们住着也很舒服。”居民李华英说。
“我们鼓励经营门店住户做到门前干净整洁、无污水垃圾,在此基础上,打造‘微庭院’,美化生活环境。”挂职干部宋湾湾说。
只有摸清实情,才能真正为民解忧。自开展挂职工作以来,18名挂职干部结合各自社区实际情况,坚持问需于民、聚力于民、赋权于民、问效于民、造福于民。殷家墩社区挂职干部牵头组建“话事人来化事”协调队,协调发展路新铺设燃气管道800米。桥南社区挂职干部组建新型“三天一庭”工作室,已化解十余件具体问题。澴西社区挂职干部以“每人一把钥匙”的群众共管模式,实现“民心学堂”民众管、“科普基地”民众享……他们把服务工作做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为我们解决了实际的困难,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产生活。”“办事效率很高,对我们群众的关心很到位,感谢挂职干部和社区的干部做出的努力。”居民纷纷点赞道。
年轻干部参与社区治理,激活服务基层的“神经末梢”。为帮助选派干部快速融入新工作岗位,孝昌县建立派出单位和接收社区双重管理制度,落实“一线制”跟踪管理,采取“一月一座谈、季度一考评、半年一调研、年度一考核”的考核方法,靶向聚焦选派干部在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将挂职干部工作完成情况通过居务公开栏、宣传展板公示等多种方式进行亮晒,接受群众评价。
“我们将立足于群众所需、社区所能、干部所为,持续开展‘牵头领办实事’活动,加强督导检查,运用好考核指挥棒,帮助年轻干部在社区、在一线去发现问题、发动群众、发挥作用,切实为社区、为群众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孝昌县委组织部四级主任科员杨高明说。
注重从群众需求出发,打造为民服务品牌,不断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孝昌县牢固树立共同缔造理念,聚焦基层治理实践中的新问题、关乎改革发展稳定的深层次矛盾、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等重大课题,不断在基层实践中找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勇于担当作为,奋力开创孝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记者:张园园 李文莉 邹圆圆
编辑:康洪洲 王倩
责编:陈腊梅
终审:曾凡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