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方面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屏障”作用
以下这些疫苗常见问题
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就是人为地将经减毒或是灭活等工艺处理的少量细菌或病毒及其代谢产物接种给人,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或是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产生针对该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
儿童为什么要进行预防接种?
婴儿离开母体之后,在外界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细菌病毒的感染,且婴幼儿的各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弱。接种疫苗之后可以使儿童体内产生抵抗相应疾病的抗体,增强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类疫苗有什么不同?
该不该给孩子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呢?
什么情况下暂缓接种疫苗?
1、接种部位有严重皮炎、湿疹及化脓性皮肤病的儿童,应在治愈后再接种。
2、体温超过37.5℃的发热儿童,因为发热是很多急性疾病的早期症状,所以应等病愈后再接种。
3、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结核病的儿童,体质较弱接种后有激发感染的风险,暂缓接种。
4、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等,也暂缓接种。
5、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儿童,暂缓接种。
6、腹泻儿童,不宜接种,应等疾病痊愈后接种。
接种疫苗有什么注意事项?
接种前的准备工作:
接种后可能出现哪些反应?
疫苗属于外来物质,疫苗注射进入体内,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反应,如局部的红、肿、热、痛或发热,一般无需处理,只需要适当休息,多喝水,保暖,防止继发其他疾病即可。如果存在较重的全身反应,可采取对症处理,高热不退或伴有一起并发症的,及时就医。
疫苗推迟接种还有效吗?
研究表明:增加各剂次疫苗的接种时间间隔不会减低疫苗的效果,减少时间间隔可干扰抗体反应和降低保护作用。因此,不得缩短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时间间隔,儿童因生病等原因推迟接种疫苗后无需重新开始接种或增加接种的剂次,待儿童具备接种条件后及时完成补种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