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邹少峰:躬耕沃土 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今年58岁的邹少峰,曾长期担任孝昌县花园镇扶贫办主任,如今他又肩负起花园镇乡村振兴的重任,出任镇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岗位在变化,可邹少峰一心为民的初心始终未变。系列报道《躬耕者》,今天为您介绍“湖北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第四届湖北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邹少峰。

三月的花园镇,空气中还透着一丝寒意。记者一早来到邹少峰办公室,他正准备下乡。身穿休闲装,脚蹬运动鞋,拎着一个文件包,这是邹少峰下乡的标配。他笑着告诉记者,虽然这份工作经常没有节假日,但是看到这些年农村的新变化,内心成就感十足。

晏河村村民丁华仙是个脱贫户,邹少峰一直牵挂着她们一家。一到丁大姐家,她就紧紧拉住邹少锋的手,嘴里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原来,丁华仙的丈夫2015年因病去世,而她也身患肾病,无力独自承担女儿的生活。时任驻村工作队负责人的邹少锋得知后,主动帮她申请了临时生活救济金和孩子的教育扶贫金,还帮她申请了危房改造项目资金,落实了公益性岗位,让丁华仙一家的生活从此有了稳定保障。

邹少峰帮丁大姐修缮危房

2022年,早已不再驻村的邹少峰,无意间在网上查询到丁大姐的低保已被取消,为此,他主动找丁大姐了解情况,又多次找村委、跑民政,反复说明丁大姐家的实际困难,最终为丁大姐母女争取到了每月800元的补助。

改造后丁大姐家的新房

丁华仙只是邹少锋在脱贫攻坚路上帮扶的众多乡亲中的一个。深耕“三农”战线36年,邹少锋对农村、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从来都是把老百姓的小事当作大事来抓。

2015年的时候,邹少锋除了牵头镇扶贫办工作,同时还担任一个片区的片长。面对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没有模式和路径可借鉴的困难,邹少锋白天带着扶贫办一班人下乡摸排,晚上就睡在办公室里整理资料。

最终,邹少峰根据花园镇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了一套可复制的基础信息数据库、“七统一”管理法和项目“六制”管理模式,全镇7个贫困村、3431户11345人如期高质量地摘掉了贫困帽子。

随着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开展,邹少锋又迎难而上,担任了镇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地处孝昌县中部的花园镇,是传统农业大镇。邹少峰带着全镇各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员们,牢牢揪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和资源优势,以特色产业培育优质项目,以项目发展带动产业提升,助力花园镇探索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离开晏河村时已临近中午,邹少峰顾不上吃饭,他马不停蹄地赶到了一致村,向村支书宁自忠了解村里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情况。

邹少峰(左一)在鄂北蔬菜专业村一致村

“再过一个月,白茄子就能抢先上市!这多亏了邹主任。”宁自忠告诉记者,一致村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但规模小,品种单一,发展一度遭遇瓶颈。为了帮助一致村把蔬菜产业做大做强,邹少锋想方设法申请到了40万元资金,建立了200多个蔬菜大棚,这笔资金成为一致村产业转型发展大棚蔬菜的启动资金。          

一致村的蔬菜产业在邹少锋的扶持下逐步壮大起来,已成为孝昌县最大的蔬菜基地,目前正在着手修建高标准连栋温室蔬菜大棚。

除了大力推动特色蔬菜产业的发展,邹少峰还为花园镇先后引入太空莲、稻蛙养殖、油料加工等新品种新模式。如今,花园镇的农业产业已从单一的粮食生产向蔬菜、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延伸,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这是邹少峰儿子送给他的诗句,也是他自我激励的座右铭。邹少峰说,虽然临近退休,但他会一如既往地在工作中发挥螺丝钉作用,拧在哪里,就钉在那里,就在哪里发光,奋力书写好花园镇乡村振兴的“硬核”答卷。

作者:胡玲

来源:湖北农村广播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